Python有個第三方模塊叫做PIL是Python Imaging Library的縮寫,是用來進行圖像處理的,比如,改變圖片顏色,圖片縮放,圖片裁剪等等基本圖片操作。它還包含一個截屏的功能。
從以上介紹來看,PIL已經是Python平台的圖像處理標准庫了,功能也非常強大,API也非常簡單易用,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
估計很多人都想問:自動化截屏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實現自動化截屏呢?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太多實用性。但是,其實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下來記錄電腦使用者的操作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銀行記錄櫃員日常操作當作日后規范流程的數據,或者是日后存證;再比如,作為家長記錄孩子使用電腦的情況等。
1. 截屏功能的實現
PIL它包含一個截屏的功能,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兩三行代碼即可搞定:
from PIL import ImageGrab im = ImageGrab.grab() im.save('path-to-save','png')
不巧的是,它只支持Windows和Mac系統,Linux下面卻不能用
2. 自動化不間斷截屏
有了上面簡潔的截屏功能,我們可以把它打包成一個簡單的函數叫做make_shot(),每次截屏存儲為當前時間命名的圖片,一天24小時不間斷截屏。
import time def main(): while 1: make_shot() time.sleep(60) # 60秒截一次屏 # 這里可以把截屏信息存入數據庫,方便日后統計 # 還可以增加一些圖像處理算法,自動分析截屏
文章首發於我的技術博客猿人學Python基礎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