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風號:
這次個稅調整總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把個稅起征點從從3500元增加到5000元。
這里的個稅起征點也叫個稅免征額,簡單來說就是這部分錢不用交稅,超過這部分的才需要交稅。
這是大部分人肉眼都能看得到的減稅,很多人甚至把這個就當作這次減稅的全部了。
第二部分叫做稅率結構優化調整,擴大了較低檔稅率級距。
個稅總共有7個等級,這次的調整擴大了3%、10%、20%這三檔較低稅率的級距,相應縮小可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以第一級3%稅率為例,原先應納稅所得額1500元以下對應的稅率是3%,調整之后擴大為3000元以下的稅率是3%。也就是說原先1500元以上到3000元這部分應納稅所得額需要交納下一級10%的稅率,調整之后這部分也對應3%的稅率,相當於可以少繳一些稅,同樣可以提高實際到手的收入。
第三部分叫做專項扣除。
在草案里面擬將新增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扣除。后又增加了贍養老人這個專項。
專項扣除效果類似於免征額,可以減少稅收支出提高收入。
請注意,這次10月生效的調整只包含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關於第三部分,上周四(9月6日)的國常會上總理說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和標准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依法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接下去再普及一些稅收知識做個簡單鋪墊。
我們都知道稅收的計算方式叫做超額累進稅率分級計算,簡單來說就是把全部應稅金額分成若干等級部分,每個等級部分分別按相應的稅率計征,不得不說這種稅額計算方式略復雜,所以就有了所謂的速算扣除數這個概念。
實際上就是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和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相減后的一個差數,預先計算出來放在那備用就行。
我以調整后的新稅率表為例來說明。
比如應納稅所得額是10000的話,如果按照超額累進算法來算的話稅額應該等於3000*3%+(10000-3000)*10%,但是如果利用速算扣除數來計算就很簡單,稅額直接等於10000*10% - 210,這里的210就是第二級稅率對應的速算扣除數。
下面進入正題。
先來看最終的效果圖(因為現做的還沒美化,請主要關注內容吧):
這個算實際到手收入的工具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只需要輸入月工資收入即可,其他的交給Excel就行了。
這里大部分計算的公式也不復雜,就是最最基本的加減乘除。
比如B列的三個數據就是按照規定的各項保險和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得出的結果,簡單到我都不想拿出來說。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在這里用的各項社會保險以及公積金繳存比例以及繳費基數封頂線都是按照杭州的標准來的,而且是足額繳納的,其他城市的可以自行修改,不足額繳納的把比例改成0就可以了。
唯一值得講一下的就是稅收的計算。
按照我前面的鋪墊,稅收這塊是按照超額累進來算的,簡便方法是用速算扣除數來算。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因為光是稅收級數就有7級,所以即便有簡便的速算扣除數可以利用,我們依然需要至少8層嵌套的條件語句,毛想想就是一個很長很長很長的公式,一點都不Lean。
不過這類問題Excel其實早已提供了一種很容易很簡潔的計算方式,這就是今天要講的Excel數組計算。
我就不做鋪墊了,直接先把計算個稅的Excel數組公式放出來給大家看一眼(以最新版個稅為例):
新版個稅 = MAX((應稅收入-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
我們來具體看下這個公式。
其中的兩個{}就是所謂的數組了,簡單來說就是一組數,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里面是各級數的稅率,第二個{}里面是各級數稅率對應的速算扣除數。
先不看最外面的Max()函數的話,括號里面代表的意思其實就是把應稅收入扣除起征點之后,乘以各級數的稅率(得到的也是一個數組),然后數組1減去數組2,得到的數組實際上代表了一個應稅收入用所有的7級稅率算出來的一組數。
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應稅收入實際上只需對應一個級數,這個時候就要用到Max()函數了,因為一個應稅收入對應的稅收級數算出來的值一定是所有7個級數中最大的。這點我不證明了,不信你們可以自己試試看,小學三年級水平吧。
當然,最后加了一個0的意思是完整性考慮,因為還隱含着一級應稅收入低於起征點不用交稅的。
一個短短的數組公式直接解決了用很多個if函數或者VBA代碼都要好幾行的問題,是不是很神奇呢?
話說這次直接減稅的效果還是蠻好的,請大家不要被網絡上一些無良自媒體誤導說減稅加社保之后直接拿到手反而變少了,至少對個人來說,即使碰到這種極端情況也是少數人(而且這部分人減少的收入也都去了社保),大部分人還是可以享受減稅的好處的,而且后續如果那些專項扣除再出來的話,可以繼續減稅。
關於年終獎:
老王2018年年終獎金額為120000元,如果2018年10月之前發,適用3500元舊的費用標准和舊的稅率表。
應納稅額如下:
12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25%(稅率)-1005(速算扣除數)=28995元
如果老王的年終獎是在10月份以后發,則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准和新的稅率表。
應納稅額如下:
12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10%(稅率)-210(速算扣除數)=11790元
可以看出,前后稅后年終獎相差:28995-11790=17205,也就意味着,年終獎10月份之后發,老王可以少繳納個稅17205元。
那么,發放年終獎當月工資低於5000元的情況出現怎么算?
小張在2018年12月領取到年終獎12100元,12月工資為4900元。
由於當月工資低於起征點5000元,需要從12100元的獎金里面拿100元來把工資補足5000元。用剩下的12000元來計算年終獎個人所得稅。
12000元÷12=1000元
參照過渡期稅率表,可知稅率為3%,速算扣除款為0元。
因此年終獎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2000×3%-0=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