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簡單的Java對象,其中有一些屬性及其getter setter方法的類,沒有業務邏輯(重點理解一下"沒有業務邏輯");
POJO的內在含義是指那些沒有從任何類繼承、也沒有實現任何接口,更沒有被其它框架侵入的java對象,從字面上翻譯為“純潔老式的java對象”;
POJO的格式是用於數據的臨時傳遞,它只能裝載數據, 作為數據存儲的載體,而不具有業務邏輯處理的能力。
二、JavaBean 是一種JAVA語言寫成的可重用組件。為寫成JavaBean,類必須是具體的和公共的,並且具有無參數的構造器。
JavaBean 通過提供符合一致性設計模式的公共方法將內部 域暴露成員屬性。
眾所周知,屬性名稱符合這種模式,其他Java 類可以通過自身機制發現和操作這些JavaBean 的屬性。
三、DTO (經過處理后的PO,可能增加或者減少PO的屬性):
Data Transfer Object數據傳輸對象,主要用於遠程調用等需要大量傳輸對象的地方。
比如我們一張表有100個字段,那么對應的PO就有100個屬性。
但是我們界面上只要顯示10個字段,客戶端用WEB service來獲取數據,沒有必要把整個PO對象傳遞到客戶端,
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只有這10個屬性的DTO來傳遞結果到客戶端,這樣也不會暴露服務端表結構.到達客戶端以后,
如果用這個對象來對應界面顯示,那此時它的身份就轉為VO(value - object)。
轉載自:http://www.cnblogs.com/hongwz/p/540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