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從無線接入網絡架構的角度討論了新標准NB-IoT的功能。今天,我們通過NB-IoT反思核心網絡(核心網絡)的變化。讓我們走吧。
網絡核心發生了重大變化。讓我們從一個新元素出現的事實開始,以及由標准定義為“CIoT EPS優化”或為蜂窩物聯網優化核心網絡的許多機制。
如您所知,在移動網絡中,有兩個主要的通信通道,稱為控制平面(CP)和用戶平面(UP)。控制平面被設計用於在各種網絡元件之間交換服務消息,並用於提供設備(UE)的移動性(移動性管理)以及建立/維護數據傳輸會話(會話管理)。用戶平面 - 實際上,這是用戶流量的傳輸通道。在經典LTE中,跨接口的CP和UP分布如下:
用於NB-IoT的CP和UP優化機制在MME,SGW和PGW節點上實現,其通常被組合成稱為C-SGN(蜂窩IoT服務網關節點)的單個元素。該標准還假設出現了新的網絡元素 - SCEF(服務能力暴露功能)。MME和SCEF之間的接口稱為T6a,基於DIAMETER協議。雖然DIAMETER是一種信令協議,但在NB-IoT中,它適用於傳輸少量的非IP數據。
根據名稱,SCEF是一個展示服務能力的網站。換句話說,SCEF隱藏了運營商網絡的復雜性,並且還消除了從應用開發者識別和認證移動設備(UE)的需要,允許應用服務器(Application Server,AS)通過單個API接口接收數據和管理設備。
UE標識符不是電話號碼(MSISDN)或IP地址,如經典2G / 3G / LTE網絡的情況,而是所謂的“外部ID”,其由“本地標識符”@ <域中的標准定義標識符>“。這是一個獨立的大話題,值得一個單獨的材料,因此我們現在不會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創新。CIoT EPS優化是流量傳輸和用戶會話管理機制的優化。以下是主要內容:
- 多納斯
- NIDD
- PSM和eDRX省電機制
- HLCOM
DoNAS(NAS上的數據):
這是一種旨在優化少量數據傳輸的機制。
在傳統LTE中,用戶設備在網絡上注冊時通過eNodeB建立到MME-SGW-PGW的PDN連接(以下稱為PDN)。UE-eNodeB-MME連接是所謂的“信令無線電承載”(SRB)。如果需要發送/接收數據,則UE與eNodeB建立另一連接 - “數據無線電承載”(DRB),以將用戶業務傳送到SGW,然后傳送到PGW(分別為接口S1-U和S5)。在交換結束時以及沒有通信一段時間(通常為5-20秒)時,這些連接斷開,設備進入待機模式或“空閑模式”。如果需要交換新的數據部分,則重置SRB和DRB。
在NB-IoT中,用戶流量可以通過信令信道(SRB)在NAS協議消息中傳輸。不再需要建立DRB。這顯着降低了信號負載,節省了網絡的無線電資源,最重要的是,延長了設備電池的使用壽命。
在eNodeB-MME部分中,用戶數據開始通過S1-MME接口傳輸,這在傳統LTE技術中不是這種情況,並且使用NAS協議,其中出現“用戶數據容器”。
為了實現從MME到SGW的“用戶平面”的轉移,出現了新的接口S11-U,其被設計為傳輸少量的用戶數據。S11-U協議基於GTP-U v1,其用於在3GPP架構網絡的其他接口上發送用戶平面。
NIDD(非IP數據傳輸):
作為進一步優化傳輸少量數據的機制的一部分,除了已經存在的PDN類型(如IPv4,IPv6和IPv4v6)之外,還出現了另一種類型 - 非IP。在這種情況下,UE未被分配IP地址,並且在不使用IP協議的情況下發送數據。這有幾個原因:
- 物聯網設備(如傳感器)可以傳輸非常少量的數據,20個字節甚至更少。考慮到最小IP頭大小為20字節,IP中的封裝有時會非常昂貴;
- 沒有必要在芯片中實現IP堆棧,這導致更便宜的價格(評論中的討論問題)。
總的來說,物聯網設備需要IP地址來通過互聯網傳輸數據。在NB-IoT概念中,SCEF充當單點連接AS,並且通過API在設備和應用服務器之間交換數據。在沒有SCEF非IP的情況下,可以通過PGW的點對點(PtP)隧道將數據傳輸到AS,並且將在其上進行IP封裝。
所有這些都符合NB-IoT范例 - 設備的最大限度簡化和減少。
節能機制PSM和eDRX:
LPWAN網絡的主要優勢之一是能效。宣稱該設備在單個電池上可自行運行長達10年。我們將了解如何實現這些價值觀。
設備何時消耗最少的能量?這是對的,當它關閉時。如果不可能完全斷開設備的電源,那就讓無線電模塊斷電一段時間。只有這一點才需要與網絡協調。
PSM(省電模式):PSM省電模式
允許設備永久關閉無線電模塊,同時保持注冊到網絡,而不是每次都需要傳輸數據時重新安裝PDN。
為了使網絡知道設備仍然可用,它會定期啟動更新過程 - 跟蹤區域更新(TAU)。該過程的頻率由網絡使用定時器T3412設置,定時器T3412的值在附着過程或下一個TAU期間發送到設備。在傳統LTE中,此計時器的默認值為54分鍾,最大值為186分鍾。但是,為了確保高能效,每隔186分鍾播出的需求太貴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了PSM機制。
該設備通過在“附着請求”或“跟蹤區域請求”消息中發送兩個定時器T3324和T3412-Extended的值來激活PSM模式。第一個確定在轉換為“空閑模式”后設備可用的時間。第二個是TAU應該生產的時間,現在它的價值可以達到35712000秒或413天。根據設置,MME可以接受從設備接收的定時器值,或者通過在“附接接受”或“跟蹤區域更新接受”消息中發送新值來修改它們。現在,設備可能無法打開無線電模塊413天並保持在網絡中注冊。因此,我們可以大大節省網絡資源和設備的能源效率!
但是,在此模式下,設備不僅可用於傳入通信。如果需要向應用服務器傳輸內容,設備可以隨時退出PSM並發送數據,在T3324定時器期間保持活動狀態,以便從AS接收信息消息(如果有)。
eDRX(擴展非連續接收):
eDRX,擴展非連續接收模式。要將數據傳輸到處於“空閑模式”的設備,網絡將執行通知程序 - “尋呼”。當接收尋呼設備時,啟動SRB的建立以進一步與網絡通信。但是為了不錯過發給他的尋呼信息,設備必須不斷監視電波,這也是非常耗能的。
eDRX是一種模式,設備不是永久地從網絡接收消息,而是定期接收消息。在附着或TAU過程期間,設備與網絡協調它將“收聽”廣播的時間間隔。因此,分頁過程將以相同的間隔執行。在eDRX模式下,器件操作分為多個周期(eDRX周期)。在每個周期的開始,存在所謂的“尋呼窗口”(尋呼時間窗口,以下稱為PTW) - 這是設備收聽無線電信道的時間。在PTW結束時,設備關閉無線電模塊,直到循環結束。
HLCOM(高延遲通信):
如果需要將數據傳輸到上行鏈路,則設備可以退出這兩種省電模式中的任何一種,而無需等待PSM或eDRX周期結束。但只有在設備處於活動狀態時才可以將數據傳輸到設備。
HLCOM功能或高延遲通信是SGW上的分組的下行鏈路緩沖,只要該設備處於省電模式並且不可用於通信。一旦設備離開PSM,制作TAU或傳輸上行鏈路流量,或PTW到達時,將立即傳送緩沖的數據包。
當然,這需要物聯網產品開發人員的認識,因為與設備的通信不是實時的,並且需要某種方法來設計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
總而言之,讓我們說:一個新的引入總是捕獲,現在我們正在處理一個標准,即使是世界野牛,如沃達豐和西班牙電信公司也沒有完全測試 - 因此它是雙倍的令人興奮。我們對材料的介紹並不是絕對的,但我們希望能夠充分了解該技術。我們希望得到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