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要求鏈接:https://edu.cnblogs.com/campus/hljkj/Cprogramming_2018Autumn_CST2018_4/homework/2502
一、計算機18秋-函數
6-3 數字金字塔 (15 分)
本題要求實現函數輸出n行數字金字塔。
函數接口定義:
void pyramid( int n );
其中n
是用戶傳入的參數,為[1, 9]的正整數。要求函數按照如樣例所示的格式打印出n
行數字金字塔。注
意每個數字后面跟一個空格。
裁判測試程序樣例:
#include <stdio.h>
void pyramid( int n );
int main()
{
int n;
scanf("%d", &n);
pyramid(n);
return 0;
}
/* 你的代碼將被嵌在這里 */
輸入樣例:
5
輸出樣例:
1
2 2
3 3 3
4 4 4 4
5 5 5 5 5
1、實驗代碼
1 void pyramid( int n ) 2 { 3 int i,j; 4 for(i=1;i<=n;i++){ 5 for(j=1;j<=n-i;j++){ 6 printf(" "); 7 } 8 for(j=1;j<=i;j++){ 9 printf("%d ",i); 10 } 11 putchar('\n'); 12 } 13 }
2、解題思路
(1)文字描述
第一步:設置所需變量:i,j,n;
第二步:若i=1時,在數字之前需要n-1個空格;若i=2時,在數字之前需要n-2個空格;以此類推,可知:若數字為i時,需要n-i個空格;
第三步:當i=1時,需要輸出一個1;當i=2時,需要輸出兩個2;以此類推,可知:若數字為i時,需要輸出i個i;
第四步:每一行之后需要輸入一個“\n”用於分行。
(2)流程圖
3、本題調試過程碰到問題及解決辦法
(1)問題
在輸出時忘記分行,如圖:
(2)解決辦法
在循環過程最后添加“\n”用於分行。
二、計算機18秋-數組1
7-2 輸出數組元素 (15 分)
本題要求編寫程序,對順序讀入的n個整數,順次計算后項減前項之差,並按每行三個元素的格式輸出結果。
輸入格式:
輸入的第一行給出正整數n(1<n≤10)。隨后一行給出n個整數,其間以空格分隔。
輸出格式:
順次計算后項減前項之差,並按每行三個元素的格式輸出結果。數字間空一格,行末不得有多余空格。
輸入樣例:
10
5 1 7 14 6 36 4 28 50 100
輸出樣例:
-4 6 7
-8 30 -32
24 22 50
1、實驗代碼
1 #include<stdio.h> 2 int main() 3 { 4 int a[10]; 5 int i,j,n,count=0; 6 scanf("%d", &n); 7 for(i=0;i<n;i++) 8 { 9 scanf("%d",&a[i]); 10 } 11 for(j=0;j<n-1;j++) 12 { 13 a[j]=a[count+1]-a[count]; 14 count++; 15 } 16 count=0; 17 for(j=0;j<n-1;j++) 18 { 19 if(j==0) 20 { 21 printf("%d",a[0]); 22 } 23 else if(count==3) 24 { 25 printf("\n"); 26 printf("%d",a[j]); 27 count=0; 28 } 29 else{ 30 printf(" %d",a[j]); 31 } 32 count++; 33 } 34 }
2、解題思路
(1)文字描述
第一步:設置變量:i,j,n,count以及一串數組a[10];
第二步:輸入十個量,放入數組a[i]中,並且重新定義一組數組a[j],a[j]為a[i]-a[i-1]所得,共九個數;
第三步:在循環變量中設置count=0,當count=3時,先輸出“\n”分行,然后輸出數值,再將count賦值為0;
第四步:若j=0,則直接輸出數值,其余的先輸出一個空格,在輸出數值。
(2)流程圖
3、本題調試過程碰到問題及解決辦法
(1)問題
a、PTA顯示格式錯誤,因輸出時格式出錯,如圖:
b、當n為最小時以及次小時,答案出現錯誤,如圖:
(2)解決辦法
a、將(i+1)%3=0時,輸出數值改為輸出“%d\n”用於分行;
b、另設量count,用於計算輸出次數,且另設j,用於輸出數組。
三、計算機18秋-數組2
7-2 查找整數 (10 分)
本題要求從輸入的N個整數中查找給定的X。如果找到,輸出X的位置(從0開始數);如果沒有找到,輸出“Not Found”。
輸入格式:
輸入在第一行中給出兩個正整數N(≤20)和X,第二行給出N個整數。數字均不超過長整型,其間以空格分隔。
輸出格式:
在一行中輸出X的位置,或者“Not Found”。
輸入樣例1:
5 7
3 5 7 1 9
輸出樣例1:
2
輸入樣例2:
5 7
3 5 8 1 9
輸出樣例2:
Not Found
1、實驗代碼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 4 { 5 int n, m; 6 scanf("%d %d", &n, &m); 7 8 int a[n], i, k = 1; 9 for(i = 0; i < n; i++) { 10 scanf("%d", &a[i]); 11 if(a[i] == m) { 12 printf("%d", i); 13 k = 0; 14 } 15 } 16 if(k == 1) { 17 printf("Not Found"); 18 } 19 20 return 0; 21 }
2、解題思路
(1)文字描述
第一步:設置變量:i,k,n,m,設置一串數組:a[n];
第二步:輸入所需要的數置於數組a[n]中,以及想要查詢的數值;
第三步:運用循環語句,從a[n]中尋找與m相等的數,並設一變量k;若能找到與m想等的數,則k=0,反之,k=1;
第四步:若k=0,輸出與m數相等的a[n]中的n,若k=1,輸出Not Found。
(2)流程圖
3、本題調試過程碰到問題及解決辦法
(1)問題
a、運行出錯,僅小部分正確,如圖:
b、出現無論能否查到,皆輸出Not Found,且出現循環多次,如圖:
(2)解決辦法
a、if語句出錯,條件中改為a[i]==m;
b、將Not Found 放入for語句之外,並另設變量k,用來辨別是否查詢得到m,如圖:
四、個人總結
(1)這幾周主要學習了有關函數、數組的相關內容,了解了有關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的相關概念及含義。也學習了有關html的相關內容,使我了解到了計算機編程的用途。
(2)通過這幾周的學習內容來看,有關數組的知識比較困難,涉及到循環的算法思路不太明白,通過看書上的例題以及網課的講解,稍微明白了一點。
五、互評和學習進度
1、互評
(1)王天奇:https://www.cnblogs.com/z-x-c2429657075-/p/10111309.html
(2)王恩臨:https://www.cnblogs.com/wangtiezhu666/p/10127789.html
(3)楊仕奇:https://www.cnblogs.com/ysq1n/p/10139936.html
2、學習進度
(1)表格
(2)折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