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電氣安全,並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
1.1 總體配置設計方法
電氣元件布置圖又稱電氣裝配圖,屬於電氣工藝設計。分為控制櫃總體布置圖、二次系統安裝板布置圖和印刷電路板布置圖。
1.1.1 確定電氣控制裝置的結構形式
根據電氣原理圖、電氣設備和電氣元件明細表,以及裝置使用場合、條件來確定。
(1)根據安裝位置選擇結構形式
1)安裝在機身內的控制設備
采用控制板結構,把電氣元件安裝在一塊底板上,通過端子板(或插座)引入和引出電源。
2)與生產機械分開放置的小容量電氣控制設備
電氣箱結構,面板可安裝電壓、電流表、指示燈、按鈕、開關機調節旋鈕等,其他電氣元件則安裝在箱內底盤上。
3)復雜、容量較大的系統
采用電器櫃的結構形式。主電路和控制電路分開,對抗干擾要求高的部件,應加裝屏蔽罩。
為什么在靜電屏蔽中要對屏蔽罩接地
靜 電 屏 蔽
利用金屬空腔隔離靜電場影響的措施 。由於靜電感應,達到靜電平衡的空腔導體內部(指金屬導體自身內部,不是指空腔所包圍的區域)的場強為零,從而使空腔外部的電場無法進入空腔,對空腔所包圍的區域起了屏蔽和保護的作用。如果導體空腔所包圍的區域內有帶電體,可將空腔導體接地,則內部帶電體在空腔導體外表面產生的感應電荷因接地而消失,從而使空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不能穿透到外部,消除了對空腔外區域的影響。總之,空腔導體消除了外部電場對腔內區域的影響,接地空腔導體消除了內、外電場的相互影響,這就是靜電屏蔽,廣泛應用於電器、儀表等各種設備上。實際上利用金屬網作外罩就能很好地起到屏蔽作用。
(2)根據使用要求選擇結構形式
1)時刻監視並隨時可能操作
操作台的結構形式。坐姿工作,減輕勞動強度。
2)定時監視但不經常操作
操作櫃的結構形式。控制儀表或顯示屏及控制安按鈕或操縱桿布置在櫃門上,構成控制面板。
3)不需要監視且不需要操作
封閉櫃或封閉箱的結構。
(3)其他要求
外觀、美型、尺寸、結構、布局、便於安裝和維修等細節。
1.1.2 尺寸的確定
(1)根據使用環境
1)防護等級
2)溫度
大氣溫度控制(空調設備,成本高,一般不推薦使用)、控制櫃內部溫度控制(降低功率、風機加快空氣流速,水冷)。
3)海拔高度
越高、散熱條件越差。
(2)電氣零部件的外形尺寸
1)一次電路的電壓等級
電壓越高,絕緣耐壓等級要求越高;有足夠的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結果會造成體積增大。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2)一次電路的電流大小
電流越大、電動力越大,導電部件尺寸足夠大,體積增大。保證機械強度。
(3)安裝尺寸
1)電氣間隙和飛弧距離的前提下安裝。
飛弧距離是指此斷路器在分、合閘時產生的電弧與其它帶電體(包括金屬櫃體)的安全距離。這個50MM應該是包括斷路內部和外部的總的距離的。現在的滅弧裝置都很先進,一般情況下很難跑到外面來的。呵呵,你就放心安裝吧。再說,50MM只是廠家試驗得出的一個最大的數字,現在的配電箱底板上下都設計的有40-50MM的空間,已經能夠滿足這個距離。
2)安裝工藝,一次電路母線非常粗大,彎曲加工困難,因此一次電路中的控制電器布置時距離不能太近,且中相必須在一條直線上。
(4)根據國標選定尺寸
標准化控制櫃尺寸,有效減少設計工作量,降低生產成本。方便購買到各種標准機櫃。
1.1.3 電氣元件布置圖的繪制原則
(1)必須遵守相關國家標准
1)集中、緊湊。
2)結構畫清楚,單元和主體的連接畫出來,箱體剖開畫,外形圖應單畫。
3)總配置包括總裝配和總接線圖。接線關系、走線方式、
行線槽、管線等。可分開或並在一起畫。
4)電氣元件布置圖表明實際位置,標注安相關的安裝尺寸,元氣件代號與電氣原理圖相同,預留
10%以上的備用面積及導線管(槽)的位置,以供改進。
(2)電氣元件位置的確定
1)發熱元件和噪聲振動大的電氣部件,盡量放在離其他元件較遠的地方或隔離開來。重、體積大的設備放在最下層,主電路電氣元件和安裝版安裝在櫃內的框架上。元氣件過多,可分層布置。發熱元件應安裝在櫃上部或后部。
負荷開關應在隔離開關下面,並成一條直線。熱繼電器出線與電動機相連,進線端與 接觸器相連,便於接線使走線最短,易於散熱。
停電操作時應先拉開斷路器,再拉開負荷開關;送電時先合上負荷開關,再合上斷路器。關於負荷開關(介於隔離和斷路器之間,可與熔斷器 配合)、隔離開關(低壓下叫閘刀開關,高壓下叫隔離開關) 、斷路器的比較和介紹,參考https://www.tobosu.com/article/xcjy/77777.html
2)需要經常維護、檢修的、調整的電氣元件不宜過高或過低,人體工程學原理。
3)強弱電分開走線,屏蔽層連接,防止外界干擾。
4)顯示屏、儀表、指示燈、開關、調節旋鈕等安裝在電氣櫃櫃門上方。
5)電氣元件的布置考慮安全間隙。,外觀和尺寸結構類似的放在一起,以便加工、安裝和配線。若用線槽則要加大各排電器間距。同時考慮發熱和散熱問題。
(3)電氣布置圖的繪制要求
1)根據電氣外形輪廓繪制,以軸線為准,標出間距尺寸。
2)大型電器安裝在橫梁之間。
3)設備的輪廓細實線或點畫線表示,電氣元件用粗實線繪制簡單外形。
4)選擇進出線方式、接線端子排、連接器或接插件,並安順序標上進出線得到接線號。
5)根據電氣控制櫃總裝配圖,確定控制櫃體外形尺寸,內部結構及結構件的位置、形狀和尺寸。
1.1.4 總體配置設計方法
(1)部件划分---->再分成各組件;一次電路(主電路)電器采用框架式安裝,作為一部分。二次電路(控制電路)采用該安裝板安裝,作為一部分。抽屜式安裝和插接的弱電安裝板作為一部分。
利用成熟模塊,例如電極控制:斷路器--》熔斷器--》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從上而下排列,要求中相在一條軸線上,便於母線加工和安裝。
(2)大電流開關、被控設備與控制櫃之間采用母線端頭或線鼻子連接。
(3)接線端子和工業連接器的使用。
1.2 電子元件布置圖
印制電路板暫時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