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介紹【轉】


本文轉自:https://blog.csdn.net/txgc1009/article/details/46467255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首先介紹幾個基本概念

Primary Cell(PCell):主小區是工作在主頻帶上的小區。UE在該小區進行初始連接建立過程,或開始連接重建立過程。在切換過程中該小區被指示為主小區(見36.331的3.1節)

Secondary Cell(SCell):輔小區是工作在輔頻帶上的小區。一旦RRC連接建立,輔小區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額外的無線資源(見36.331的3.1節)

Serving Cell:處於RRC_CONNECTED態的UE,如果沒有配置CA,則只有一個Serving Cell,即PCell;如果配置了CA,則Serving 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組成(見36.331的3.1節)

CC:Component Carrier;載波單元

DL PCC :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主載波單元

UL PCC :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主載波單元

DL SCC :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輔載波單元

UL SCC :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輔載波單元

 

 
一. 簡介

為了滿足LTE-A下行峰速1 Gbps,上行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傳輸帶寬,但由於這么大帶寬的連續頻譜的稀缺,LTE-A提出了載波聚合的解決方案。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將2個或更多的載波單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傳輸帶寬(最大為100MHz)。

每個CC的最大帶寬為20 MHz。

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頻譜,CA支持不同CC之間的聚合(如圖1)

·         相同或不同帶寬的CCs

·         同一頻帶內,鄰接或非鄰接的CCs

·         不同頻帶內的CCs

LTE之載波聚合(一):簡介

圖1:載波聚合

      從基帶(baseband)實現角度來看,這幾種情況是沒有區別的。這主要影響RF實現的復雜性。

      CA的另一個動力來自與對異構網絡(heterogeneous network)的支持。后續會在跨承載調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中對異構網絡進行介紹。

      Rel-10中的所有CC都是后向兼容的(backward-compatible),即同時支持Rel-8的UE。

    R10版本UE支持CA,能夠同時發送和接收來自多個CC(對應多個serving cell)的數據
    R8版本UE只支持在一個serving cell內,從一個CC接收數據以及在一個CC發送數據


    簡單地做個比較:原本只能在一條大道(cell或cc)上運輸的某批貨物(某UE的數據),現在通過CA能夠在多條大道上同時運輸。這樣,某個時刻可以運輸的貨物量(throughput)就得到了明顯提升。每條大道的路況可能不同(頻點、帶寬等),路況好的就多運點,路況差的就少運點。

二.  PCell / SCell / Serving Cell / CC

      每個CC對應一個獨立的Cell。配置了CA的UE與1個PCell和至多4個SCell相連(見36.331的6.4節的maxSCell-r10)。某UE的PCell和所有SCell組成了該UE的Serving Cell集合(至多5個,見36.331的6.4節的maxServCell-r10)。Serving Cell可指代PCell也可以指代SCell。

      PCell是UE初始接入時的cell,負責與UE之間的RRC通信。SCell是在RRC重配置時添加的,用於提供額外的無線資源。

      PCell是在連接建立(connection establishment)時確定的;SCell是在初始安全激活流程(initial security activation procedure)之后,通過RRC連接重配置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添加/修改/釋放的。

      每個CC都有一個對應的索引,primary CC索引固定為0,而每個UE的secondary CC索引是通過UE特定的RRC信令發給UE的(見36.331的6.2.2節的sCellIndex-r10)。

      某個UE聚合的CC通常來自同一個eNodeB且這些CC是同步的。

      當配置了CA的UE在所有的Serving Cell內使用相同的C-RNTI。

      CA是UE級的特性,不同的UE可能有不同的PCell以及Serving Cell集合。

LTE之載波聚合(一):簡介

圖2:CA配置舉例(“P”代表PCC)

      與非CA的場景類似,通過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的ul-CarrierFreq和ul-Bandwidth字段,可以指定下行primary carrier對應的上行primary carrier(僅FDD需配置該字段)。這樣做的目的是無需明確指定,就知道通過下行傳輸的某個UL grant與哪個一上行CC相關。

      CC的配置需要滿足如下要求:

Ø  DL CCs的個數根據該UE的DL聚合能力來配置

Ø  UL CCs的個數根據該UE的UL聚合能力來配置

Ø  對於某個UE而言,配置的UL CCs數不能大於DL CCs數

Ø  在典型的TDD部署中,UL和DL的CC個數是一樣的,並且不同的CC之間的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也應該是一樣的。但是特殊幀配置(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可以不同。(見36.211的4.2節)

      CA支持的頻帶見36.101的Table 5.5A-1和Table 5.5A-2。對應RRC消息中如下字段:


BandParameters-r10 ::= SEQUENCE {

   bandEUTRA-r10                INTEGER (1..64),

   bandParametersUL-r10         BandParametersUL-r10               OPTIONAL,

   bandParametersDL-r10         BandParametersDL-r10               OPTIONAL

}

 

      每個CC能夠支持的帶寬見36.101的Table 5.6-1。對應RRC消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r10的dl-Bandwidth-r10和ul-Bandwidth-r10字段。

      CA帶寬類型(CA Bandwidth Class)見36.101的Table 5.6A-1。對應RRC消息中如下字段:

 

CA-MIMO-ParametersDL-r10 ::= SEQUENCE {

   ca-BandwidthClassDL-r10            CA-BandwidthClass-r10,

   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     MIMO-CapabilityDL-r10           OPTIONAL

}

 

CA-BandwidthClass-r10 ::= ENUMERATED {a, b, c, d, e, f, ...}

 

      連續的CCs之間的中心頻率間隔必須是300 kHz的整數倍。這是為了兼容Rel-8的100 kHz frequency raster,並保證子載波的15 kHz spacing,從而取的最小公倍數(詳見36.300的5.5節)。

LTE之載波聚合(一):簡介

圖3:不同CC間中心頻率的間隔


    簡單地做個比較:還以上面的運輸做類比,PCell相當於主干道,主干道只有一條,不僅運輸貨物,還負責與接收端進行交流,根據接收端的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有多少貨物要發(負載)等告訴接收端要在哪幾條干道上收貨以及這些干道的基本情況等(PCell負責RRC連接)。SCell相當於輔干道,只負責運輸貨物。

    接收端需要告訴發貨端自己的能力,比如能不能同時從多條干道接收貨物,在每條干道上一次能接收多少貨物等(UE Capability)。發貨端(eNodeB)才好按照對端(UE)的能力調度發貨,否則接收端處理不過來也是白費!(這里只是以下行為例,UE也可能為發貨端)。

    因為不同的干道還可能運輸另一批貨物(其它UE的數據),不同的貨物需要區分開,所以在不同的干道上傳輸的同一批貨物(屬於同一個UE)有一個相同的標記(C-RNTI)。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