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linux入門筆記


一、linux的用戶

linux的用戶和windwos差不多,分為管理員用戶和普通用戶。

  • 普通用戶:權限沒那么高而已。

  • 管理員用戶:在linux中就是root用戶,所擁有的權限是最高的。

二、linux的目錄結構

注意:Linux中沒有像windows那樣分c盤、d盤...最底層就是 / 也就是根目錄。

  • /
    根目錄,經常用。
  • /root
    根目錄下面的root目錄,使用root賬號登錄linux后,默認進入的就是root目錄。
  • /bin
    根目錄下面的bin目錄,存放二進制文件的。
  • /etc
    根目錄下面的etc目錄,存放系統的一些配置文件。
  • /home
    根目錄下面的home目錄,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目錄,除了root用戶外,其它用戶的目錄都在這里面。
  • /usr
    根目錄下面的usr 目錄,相當於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錄。

三、操作目錄的一些命令

3.0 / ./

	/ 代表的是根目錄
	./ 代表的是當前目錄,不寫./時,默認就是當前目錄
	../ 代表的是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3.1 查看目錄的命令:ll 和 pwd

ll語法:ll 目錄      
注意:ll后面不接目錄時,默認是當前目錄

pwd語法:pwd
  • 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內容。

      [root@helf ~]# ll
    
  • 列出根目錄下的bin目錄下的所有內容。

      [root@helf /]# ll /bin
    
  • 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含隱藏文件。

     [root@helf /]# ls -al
    
  • 顯示當前在那個目錄下。

      [root@helf src]# pwd
    

3.2 切換目錄的命令:cd

  • 切換到根目錄。

      [root@helf ~]# cd /
    
  • 切換到當前用戶的目錄,下面兩個都是。

      [root@helf /]# cd ~
      [root@helf /]# cd 
    
  • 切換到上一級目錄

      [root@helf ~]# cd ..
    
  • 切換到上一次訪問的目錄

      [root@helf bin]# cd -
    

3.3 創建目錄的命令:mkdir

  • 在當前目錄下創建文件夾a。

      [root@helf ~]# mkdir a
    
  • 在根目錄下的root下創建一個文件夾b。

      [root@helf ~]# mkdir /root/b
    
  • 在當前目錄下創建b文件夾,在b文件夾下創建c文件夾,在c文件夾下創建d文件夾,假設當前目錄b文件夾不存在。

      語法:mkdir -pv 新目錄
      注意:創建多級目錄時一定要加上【-pv】,mkdir b/c/d 這個一次只能創建一級目錄。
      [root@helf ~]# mkdir -pv b/c/d
    

3.4 刪除目錄的命名:rm

  語法:  rm -rf 目錄
  • 刪除當前目錄下的a目錄,以及這個目錄下的文件

      [root@helf ~]# rm -rf a
    
  • 刪除根目錄下的a目錄下的b目錄及其子目錄

      [root@helf ~]# rm -rf /a/b
    

3.5 移動目錄和重命名的目錄的命令:mv

mv命令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重命名文件夾,一個相當於windows中的剪切命令

  • 修改當前目錄下的a目錄名稱為b

      [root@helf ~]# mv a b
    
  • 修改根目錄下的a目錄名稱為b

      [root@helf ~]# mv /a /b
    
  • 移動當前目錄下的a到根目錄

      [root@helf ~]# mv a /
    

3.6 復制目錄的命令:cp

  • 復制當前目錄下的b目錄到當前目錄下的c目錄

      語法:cp -r 源文件 目錄文件
      [root@helf ~]# cp -r b c
    

注意:cp -r 可以復制多級目錄,記得加上 -r 不加就是復制文件的。

四、操作文件的一些命令

4.1 創建一個文件的命令:touch

語法:touch 源文件
  • 在當前目錄下創建一個1.txt

      [root@helf ~]# touch 1.txt
    
  • 在根目錄下創建一個1.txt

      [root@helf ~]# touch /1.txt
    

4.2 刪除一個文件的命令:rm

  • 刪除當前目錄下的 1.txt,刪除別的目錄下的與此類似,把 1.txt 改成別的路徑文件即可。

      語法:rm -rf 源文件
      [root@helf ~]# rm -rf 1.txt
    

4.3 重命名文件和剪切文件的命令:mv

  • 修改當前目錄下的 1.txt 為 2.txt

      mv 源文件 新文件
      注意:重命名要求源文件和新文件在同一個路徑下
      [root@helf ~]# mv 1.txt 2.txt
    
  • 剪切當前目錄下的 2.txt 到 根目錄下

      語法:mv 源文件 新文件
      [root@helf ~]# mv 2.txt /2.txt
    

4.4 復制文件的命令:cp

  • 復制當前目錄下的 a.txt 到 根目錄下的 a.txt

      語法:cp 源文件  新文件
      [root@helf ~]# cp a.txt /a.txt
    

4.5文件或者目錄搜索的命令:find

  • 查找當前目錄中以a開頭的文件:

      語法:find 路徑  -name 正則表達式
      [root@helf ~]# find ./ -name 'a*'
    

4.6文件授權的命令:chmod

	語法:chmod 777 文件
	[root@helf ~]# chmod 777 文件

五、系統命令

5.1 ip相關

  • 查看ip的命令:ifconfig

      [root@helf ~]# ifconfig
    
  • 測試兩台機器是否連通(這個和windos一個):ping

      [root@helf ~]# ping 192.168.89.128
    

5.2 進程相關

  • 模糊查看某個進程:ps -ef | grep -i 進程名

      [root@izwz9avfmnk50odoq5rldpz ~]# ps -ef | grep -i mysql
    
  • 殺死進程:kill -9 進程id

5.3 防火牆和端口相關

  • 查看防火牆已經開放的端口

      centos7及以下版本
      [root@helf ~]# /etc/init.d/iptables status
    
      centos7及以上版本
      [root@helf~]#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 防火牆開放某個端口

      centos7及以下版本
      	[root@helf ~]#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80 -j ACCEPT
      	[root@helf ~]# /etc/rc.d/init.d/iptables save
      	
      centos7及以上版本
        [root@helf~]#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root@helf~]# firewall-cmd --reload
    

六、vim文本編輯器

  • vim一般的操作流程

     1.vim 文件 進入【一般模式】。
     2.按下i,從【一般模式】進入【插入模式】,該模式下可以編輯文本信息。
     3.按下esc,從【插入模式】進入【一般模式】
     4.在【一般模式】下輸入:wq,也就是保存並退出
    
  • 通過關鍵字模糊查詢文本中的內容

      a.在一般模式下,輸入  / 關鍵字  ,並回車
      b.按n可以向下查找,按N可以向上查找
    
  • 復制一行內容

      a.在一般模式下,在需要復制的行上面 按下 yy
      b.在需要粘貼的地方輸入 p 即可粘貼,按下一次就是復制一行
    
  • 復制多行內容

      a.在一般模式下,在需要復制的行上面 按下 nyy,n為數字,如 3yy,就是復制從當前行開始的3行。
      b.按下p,進行粘貼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