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泛型(泛型接口、泛型類、泛型方法)


泛型接口:

定義一個泛型接口:

 

通過類去實現這個泛型接口的時候指定泛型T的具體類型。

指定具體類型為Integer:

指定具體類型為String:

指定具體類型為一個自定義的對象:

泛型類:

在編譯器,是無法知道K和V具體是什么類型,只有在運行時才會真正根據類型來構造和分配內存。

泛型方法:

引用其他人寫的,覺得不錯:

定義泛型方法時,必須在返回值前邊加一個<T>,來聲明這是一個泛型方法,持有一個泛型T,然后才可以用泛型T作為方法的返回值。

       Class<T>的作用就是指明泛型的具體類型,而Class<T>類型的變量c,可以用來創建泛型類的對象。

       為什么要用變量c來創建對象呢?既然是泛型方法,就代表着我們不知道具體的類型是什么,也不知道構造方法如何,因此沒有辦法去new一個對象,但可以利用變量c的newInstance方法去創建對象,也就是利用反射創建對象。

       泛型方法要求的參數是Class<T>類型,而Class.forName()方法的返回值也是Class<T>,因此可以用Class.forName()作為參數。其中,forName()方法中的參數是何種類型,返回的Class<T>就是何種類型。在本例中,forName()方法中傳入的是User類的完整路徑,因此返回的是Class<User>類型的對象,因此調用泛型方法時,變量c的類型就是Class<User>,因此泛型方法中的泛型T就被指明為User,因此變量obj的類型為User。

       當然,泛型方法不是僅僅可以有一個參數Class<T>,可以根據需要添加其他參數。

       為什么要使用泛型方法呢?因為泛型類要在實例化的時候就指明類型,如果想換一種類型,不得不重新new一次,可能不夠靈活;而泛型方法可以在調用的時候指明類型,更加靈活。

 

 

總結:泛型的使用使我們的代碼更加具有通用性,不會導致定義了一種類型之后其他的類型都無法使用該代碼。

   通過泛型可以定義類型安全的數據結構(類型安全),而無須使用實際的數據類型(可擴展)。這能夠顯著提高性能並得到更高質量的代碼(高性能),因為您可以重用數據處理算法,而無須復制類型特定的代碼(可重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