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對象的property屬性詳解


JavaScript對象的property屬性詳解:https://www.jb51.net/article/48594.htm

JS原型與原型鏈終極詳解_proto_、prototype及constructor:https://blog.csdn.net/bluesky1215/article/details/54891147

 

一. 普通對象與函數對象

  JavaScript 中,萬物皆對象!但對象也是有區別的。分為普通對象和函數對象,Object ,Function 是JS自帶的函數對象。下面舉例說明

 function f1(){};
 var f2 = function(){};
 var f3 = new Function('str','console.log(str)');

 var o3 = new f1();
 var o1 = {};
 var o2 =new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bject);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o1);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2);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o3);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1);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2);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f3); //function 

在上面的例子中 o1 o2 o3 為普通對象,f1 f2 f3 為函數對象。怎么區分,其實很簡單,凡是通過 new Function() 創建的對象都是函數對象,其他的都是普通對象。f1,f2,歸根結底都是通過 new Function()的方式進行創建的。Function Object 也都是通過 New Function()創建的。

二. 原型對象
   在JavaScript 中,每當定義一個對象(函數)時候,對象中都會包含一些預定義的屬性。其中函數對象的一個屬性就是原型對象 prototype。注:普通對象沒有prototype,但有__proto__屬性。

  原型對象其實就是普通對象(Function.prototype除外,它是函數對象,但它很特殊,他沒有prototype屬性(前面說道函數對象都有prototype屬性))。看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f1(){};
 console.log(f1.prototype) //f1{}
 console.log(typeof f1. prototype)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prototype) // Function,這個特殊
 console.log(typeof Object.prototype)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prototype.prototype) //undefined

 從這句console.log(f1.prototype) //f1 {} 的輸出就結果可以看出,f1.prototype就是f1的一個實例對象。就是在f1創建的時候,創建了一個它的實例對象並賦值給它的prototype,基本過程如下:
 var temp = new f1();
 f1. prototype = temp;

  所以,Function.prototype為什么是函數對象就迎刃而解了,上文提到凡是new Function ()產生的對象都是函數對象,所以temp1是函數對象。
 var temp1 = new Function ();
 Function.prototype = temp1;

那原型對象是用來做什么的呢?主要作用是用於繼承。舉了例子:
  var person = function(name){
   this.name = name
  };
  person.prototype.getName = function(){
     return this.name; 
  }
  var zjh = new person(‘zhangjiahao’);
  zjh.getName(); //zhangjiahao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通過給person.prototype設置了一個函數對象的屬性,那有person實例(例中:zjh)出來的普通對象就繼承了這個屬性。具體是怎么實現的繼承,就要講到下面的原型鏈了。

 

三.原型鏈
   JS在創建對象(不論是普通對象還是函數對象)的時候,都有一個叫做__proto__的內置屬性,用於指向創建它的函數對象的原型對象prototype。以上面的例子為例:

  console.log(zjh.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true

同樣,person.prototype對象也有__proto__屬性,它指向創建它的函數對象(Object)的prototyp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__proto__ === Object.prototype) //true

繼續,Object.prototype對象也有__proto__屬性,但它比較特殊,為null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null

我們把這個有__proto__串起來的直到Object.prototype.__proto__為null的鏈叫做原型鏈。如下圖:

四.內存結構圖
為了更加深入和直觀的進行理解,下面我們畫一下上面的內存結構圖:


畫圖約定:


疑點解釋:
1.Object.__proto__ === Function.prototype // true
  Object是函數對象,是通過new Function()創建,所以Object.__proto__指向Function.prototype。

2.Function.__proto__ === Function.prototype // true
  Function 也是對象函數,也是通過new Function()創建,所以Function.__proto__指向Function.prototype。

自己是由自己創建的,好像不符合邏輯,但仔細想想,現實世界也有些類似,你是怎么來的,你媽生的,你媽怎么來的,你姥姥生的,……類人猿進化來的,那類人猿從哪來,一直追溯下去……,就是無,(NULL生萬物)
正如《道德經》里所說“無,名天地之始”。

3.Function.prototype.__proto__ === Object.prototype //true
其實這一點我也有點困惑,不過也可以試着解釋一下。
Function.prototype是個函數對象,理論上他的__proto__應該指向 Function.prototype,就是他自己,自己指向自己,沒有意義。
JS一直強調萬物皆對象,函數對象也是對象,給他認個祖宗,指向Object.prototype。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保證原型鏈能夠正常結束。

 

五.constructor
  原型對象prototype中都有個預定義的constructor屬性,用來引用它的函數對象。這是一種循環引用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true
  Function.prototype.constructor === Function //true
  Object.prototype.constructor === Object //true

完善下上面的內存結構圖:


有兩點需要注意:
(1)注意Object.constructor===Function;//true 本身Object就是Function函數構造出來的 
(2)如何查找一個對象的constructor,就是在該對象的原型鏈上尋找碰到的第一個constructor屬性所指向的對象
六.總結

1.原型和原型鏈是JS實現繼承的一種模型。
2.原型鏈的形成是真正是靠__proto__ 而非prototype

要深入理解這句話,我們再舉個例子,看看前面你真的理解了嗎?
  var animal = function(){};
  var dog = function(){};

  animal.price = 2000;//
  dog.prototype = animal;
  var tidy = new dog();


  console.log(dog.price) //undefined
  console.log(tidy.price) // 2000

為什么呢?畫一下內存圖:


  這說明什么問題呢,執行dog.price的時候,發現沒有price這個屬性,雖然prototype指向的animal有這個屬性,但它並沒有去沿着這個“鏈”去尋找。同樣,執行tidy.price的時候,也沒有這個屬性,但是__proto__指向了animal,它會沿着這個鏈去尋找,animal中有price屬性,所以tidy.price輸出2000。由此得出,原型鏈的真正形成是靠的__proro__,而不是prototype。
因此,如果在這樣指定dog.__proto__ = animal。那dog.price = 2000。

最后打個比喻,雖然不是很確切,但可能對原型的理解有些幫助。

   父親(函數對象),先生了一個大兒子(prototype),也就是你大哥,父親給你大哥買了好多的玩具,當你出生的時候,你們之間的親情紐帶(__proto__)會讓你自然而然的擁有了你大哥的玩具。同樣,你也先生個大兒子,又給他買了好多的玩具,當你再生兒子的時候,你的小兒子會自然擁有你大兒子的所有玩具。至於他們會不會打架,這不是我們的事了。
所以說,你是從你大哥那繼承的,印證了那句“長兄如父”啊!

 

------------------------------------------------------------------------------------------------------------------------------------------------------------------------------------

 

  在談原型鏈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定義函數與 Function 之間是什么關系,而構造函數、原型和實例之間又存在什么千絲萬縷的關系呢?其實,所有的函數都是 Function 的實例。在構造函數上都有一個原型屬性 prototype,該屬性也是一個對象;那么在原型對象上有一個 constructor 屬性,該屬性指向的就是構造函數;而實例對象上有一個 _proto_  屬性,該屬性也指向原型對象,並且該屬性不是標准屬性,不可以用在編程中,該屬性用於瀏覽器內部使用。

1    // _proto_
2 在函數里有一個屬性prototype
3 由該函數創建的對象默認會連接到該屬性上
4     //prototype 與 _proto_ 的關系
5 _proto_是站在對象角度來說的
6 prototype 是站在構造函數角度來說的

  下面,我們來看圖說話。

1、構造函數、原型和實例之間的關系
        ①+Object
    ②+Function+Object+Array

  

  了解這些之后,我們再來討論什么是原型鏈。說白了,其實就是有限的實例對象和原型之間組成有限鏈,就是用來實現共享屬性和繼承的。下面,我們看代碼說話。

復制代碼
 1    var obj = new Object();
 2 對象是有原型對象的
 3 原型對象也有原型對象 
 4    obj._proto_._proto_._proto_
 5 原型對象也有原型對象,對象的原型對象一直往上找,會找到一個null
 6 // 原型鏈示例
 7    var arr = [];
 8    arr -> Array.prototype ->Object.prototype -> null
 9    var o = new Object();
10    o -> Object.prototype -> null;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function Foo1(){
   this.name1 = '1';
}
function Foo2(){
   this.name2 = '2';
}
Foo2.prototype = new Foo1();
function Foo3(){
   this.name = '3';
}
Foo3.prototype = new Foo2();
var foo3 = new Foo3();
console.dir(foo3);
復制代碼

  接下來就是繼承問題了。

2、繼承 

 1)原型繼承

復制代碼
 1  function Animal(name){
 2        this.name = name;
 3    }
 4    function Tiger(color){
 5        this.color = color;
 6    }
 7 //   var tiger = new Tiger('yellow');
 8 //   console.log(tiger.color);
 9 //   console.log(tiger.name);  //undefined
10 //      Tiger.prototype = new Animal('老虎');   //一種方式
11    Object.prototype.name = '大老虎';   //第二種方式
12         var tiger = new Tiger('yellow');
13         console.log(tiger.color);
14         console.log(tiger.name);
復制代碼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存在兩個主要的問題: ①它不方便給父級類型傳遞參數;②父級類型當中的引用類型被所有的實例共享

    2)ES5 提供了Object.create() 方法來實現繼承

復制代碼
 1 ————做兼容
 2   //shim墊片
 3     function create(obj){
 4         if(Object.create){
 5             return Object.create(obj);
 6         }else{
 7             function Foo(){}
 8             Foo.prototype = obj;
 9             return new Foo();
10         }
11     }
復制代碼

  這種方法是ES5的新特性,其實就是復制繼承。

    3)拷貝繼承
1 var obj = {};
2 obj.extend = function(obj){
3     for(var k in obj){
4       this[k] = obj[k];
5     }
6 }
     4)借用構造函數繼承
——被借用的構造函數中原型上的成員沒有被借過來
復制代碼
 1 function Animal(name){
 2     this.name = name;
 3 }
 4 function Mouse(nickname){
 5     Animal.call(this,'老鼠');
 6     this.nickname = nickname;
 7 }
 8 var m = new Mouse('傑瑞');
 9 console.log(m.name);
10 console.log(m.nickname);
復制代碼

   存在的問題:可以解決原型繼承當中傳參問題,但是父類型當中的原型對象上的成員(屬性和方法)不能被繼承到

    5)組合繼承
——prototype對象是有動態性的
復制代碼
 1 function Person(name){
 2    this.name = name;
 3 }
 4 Person.prototype.showName = function(){
 5    console.log(this.name);
 6 }
 7 function Student(name,age){
 8    Person.call(this,name);
 9    this.age = age;
10 }
11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12 Student.prototype.contructor = Student;
13 Student.prototype.showAge = function(){
14     console.log(this.age);
15 }
16 var stu = new Student('張三',12);
17 stu.showName();
18 stu.showAge();
復制代碼

【原型繼承+借用構造函數繼承】它的特點就是屬性每個實例一份,方法共享

 

【小結】套用一句很粗暴的話,所謂原型鏈就是找媽的一種行為方式,就可以理解為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原型鏈的核心其實就只有一個:屬性共享和獨立的控制,當你的對象實例需要獨立的屬性,所有做法的本質都是在對象實例里面創建屬性。若不考慮太多,你大可以在Person里面直接定義你所需要獨立的屬性來覆蓋掉原型的屬性。總之,使用原型繼承的時候,要對於原型中的屬性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存在。現在最常用的方法是組合模式。

1、原型鏈

    1)構造函數、原型和實例的關系

        ①構造函數都有一個屬性prototype,這個屬性是一個對象(Object的實例)
        ②原型對象prototype里面有一個constructor屬性,該屬性指向原型對象所屬的構造函數
        ③實例對象都有一個_proto_屬性,該屬性也指向構造函數的原型對象,它是一個非標准屬性,不可以用於編程,它是用於瀏覽器自己使用的
    2)prototype與_proto_的關系

 

        ①prototype是構造函數的屬性

        ②_proto_是實例對象的屬性

                    ——這兩者都指向同一個對象

    【總結】i)函數也是對象,對象不一定是函數;

            ii)對象的本質:無序的鍵值對集合;鍵值對當中的值可以是任意數據類型的值

            iii)對象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當中放的是(屬性和方法)

    3)屬性搜索

      ①在訪問對象的某個成員的時候會先在對象中找是否存在

      ②如果當前對象中沒有就在構造函數的原型對象中找

      ③如果原型對象中沒有找到就到原型對象的原型上找

      ④知道Object的原型對象的原型是null為止

2、Function

——所有函數都是Function的實例

    ①本地對象:獨立於宿主環境(瀏覽器)的對象——包括Object、Array、Date、RegExp、Function、Error、Number、String、Boolean

    ②內置對象——包括Math、Global(window,在js中就是全局變量),使用的時候不需要new

    ③宿主對象——包括自定義對象、DOM、BOM

 

 

 

轉載:http://www.108js.com/article/article1/10201.html?id=1092

轉載:http://www.cnblogs.com/DF-fzh/p/5619319.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