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裝
將下載得到的“iperf-3.1.3-win64.zip”文件解壓縮,得到“iperf3.exe”和“cygwin1.dll”兩個文件。將這兩個文件復制到“%systemroot%”(大多數Windows版本都是“Windows”這個文件夾的“System32”文件夾里)
-f, --format [bkmaBKMA]
-i, --interval 設置每次報告之間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
-l, --len [KM] 設置讀寫緩沖區的長度。TCP方式默認為8KB,UDP方式默認為1470字節
-p, --port
-u, --udp
-s, --server
-n, --num 傳送的緩沖器數量。通常情況,Iperf按照10秒鍾發送數據。-n參數跨越此限制,按照指定次數發送指定長度的數據,而不論該操作耗費多少時間。參考-l與-t選項。
-t, --time 設置傳輸的總時間。Iperf在指定的時間內,重復的發送指定長度的數據包。默認是10秒鍾。參考-l與-n選項。
-T, --ttl 出棧多播數據包的TTL值。這本質上就是數據通過路由器的跳數。默認是1,鏈接本地。
-b, --bandwidth [KM] UDP模式使用的帶寬,單位bits/sec。此選項與-u選項相關。默認值是1 Mbit/sec。
-w, --window[KM] 設置套接字緩沖區為指定大小。對於TCP方式,此設置為TCP窗口大小。對於UDP方式,此設置為接受UDP數據包的緩沖區大小,限制可以接受數據包的最大值
-B, --bind host 綁定到主機的多個地址中的一個。對於客戶端來說,這個參數設置了出棧接口。對於服務器端來說,這個參數設置入棧接口。這個參數只用於具有多網絡接口的主機。
在Iperf的UDP模式下,此參數用於綁定和加入一個多播組。使用范圍在224.0.0.0至239.255.255.255的多播地址。參考-T參數。
-V (from v1.6 or higher) 綁定一個IPv6地址。
-c, --client host 如果Iperf運行在服務器模式,並且用-c參數指定一個主機,那么Iperf將只接受指定主機的連接。此參數不能工作於UDP模式。
-d, --dualtest 運行雙測試模式。這將使服務器端反向連接到客戶端,使用-L 參數中指定的端口(或默認使用客戶端連接到服務器端的端口)。
這些在操作的同時就立即完成了。如果你想要一個交互的測試,請嘗試-r參數。
-r, --tradeoff 往復測試模式。當客戶端到服務器端的測試結束時,服務器端通過-l選項指定的端口(或默認為客戶端連接到服務器端的端口),反向連接至客戶端。
當客戶端連接終止時,反向連接隨即開始。如果需要同時進行雙向測試,請嘗試-d參數。
-L, --listenport 指定服務端反向連接到客戶端時使用的端口。默認使用客戶端連接至服務端的端口。
-P, --paralle 線程數。指定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使用的線程數。默認是1線程。需要客戶端與服務器端同時使用此參數。
-S, --tos 出棧數據包的服務類型。許多路由器忽略TOS字段。你可以指定這個值,使用以“0x”開始的16進制數,或以“0”開始的8進制數或10進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