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結構:Loop
(程序中若出現大量相同的代碼,循環是首選的改進方式,目的:實現代碼的復用)
Java中的循環結構有三種(for,while,do-while)
完整的循環結構包括四個部分:
1.初始化部分:多數情況下,用來定義循環控制變量
2.條件判斷部分:用於控制循環體是否執行,是一個布爾類型值
3.循環控制變量變化的語句(迭代語句)
4.循環體語句
<1>for循環
1.格式:
for(初始化語句;條件判斷;循環變量的控制語句){
//循環體;
}
2.運行順序:
(1)執行初始化表達式(只執行一次),通常是定義循環變量語句
(2)判斷循環條件,為真往下執行,為假結束循環
(3)執行循環體語句
(4)執行循環變量控制語句,一般是循環變量的自增或自減(++,--)
(5)回到第(2)步,重復這個過程,直到為假時結束循環
3.注意:
(1)循環變量通常定義為int型
(2)循環條件判斷的結果為boolean型
(3)for后面小括號中的分號不能是中文的分號
(4)如果循環體只有一條語句的話,可以省略大括號(但是不建議這樣做)
(5)循環變量控制語句不必每次改變1,根據情況可以改變
(6)for循環中定義的循環變量的作用域是整個循環體的{}
(7)循環條件判斷語句不寫,默認就是true
<2>while循環
1.格式:
[初始化部分];
while(條件表達式){
循環體;
[循環變量的控制部分];
}
[]中的內容可以省略
如果沒有初始化部分,意味着while循環中不需要使用變量控制是否執行;此時就不需要循環變量的控制語句
2.注:
(1)while循環和for循環是可以互換的;通常情況下,如果知道循環的次數的話,使用for;不知道循環次數時,使用while,此時也可以使用for
(2)初始化部分:常見是定義常量(只執行一次)
<3>do-while循環
1.格式:
[初始化語句];
do{
循環體;
[循環變量控制語句];
}while(條件表達式);
2.特點:
do-while的循環體至少會被執行一次
<4>循環的嵌套(四種)
例:打印格式為5x5的$符
1.外層:for循環,內層:for循環
2.外層:for循環,內層:while循環
3.外層:while循環,內層:while循環
4.外層:while循環,內層:for循環
<5>while循環和for循環的區別
循環變量的作用域不同:
for循環中循環變量的作用域一般情況下是for后面的{}
while循環中變量是定義在while之上的,所以其作用的范圍更大
<6>死循環:即循環條件表達式永遠為true
1.形式:
(1)while(true){...}
(2)for(;;){...}
2.注:
程序不執行死循環之后的任何語句(因為執行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