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術?
技術就是運用我們學習的知識。
那么,技術高低的本質就是,我們學習的知識多少和運用能力的高下。
技術從來都不是探索,從來都是應用。
之所以我們在做技術開發的時候,有探索的感覺;是因為,我們把學習技術的新的應用,錯誤的感知為了探索。
什么是技術更新?
因為技術簡單,粗暴的應用,是低效率的,所以,我們集成了公共的技術,並稱之為框架。
因為框架也是技術,所以,有時候,主流框架的更新換代,我們也會說技術更新了。
其實,從定義上,技術更新和框架更新完全是兩個概念。
技術是我們個人掌握知識和運用能力,如果技術更新了,代表的應該是個人能力提升。
而主流框架的更新,雖然有時候會促進我們自身擁有技術更新,但他們並不是直接聯動的。
跟我們技術聯動的,會讓我們擁有的技術直接被淘汰的,其實,是公司的決策;當公司決策使用新的框架時,才會讓我們的技術被淘汰。
公司使用新框架的情況,通常是新項目開發或舊項目重構。
但,這都是有周期的,而這個周期內,我們完全有富余的時間去掌握新的框架。
那么,為什么會有很多人的技術被淘汰了呢?
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程序員,而是代碼工人。
什么是真正的程序員?
真正的程序員,是不可能和技術綁定的,因為,他們不可能只掌握一種技術。
真正的程序員,是會不斷的學習新技術,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技術結構的。
真正的程序員眼里,團隊是有前端和后端的分工的;但技術是不分前端后端的。
真正的程序員,即便常年做后端開發,也是會前端的。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並接手前端開發任務的。反之亦然。
代碼工人
在項目快速迭代的今天,程序員顯然是不夠用了。
因為,培養一個程序員,要花三年的時間。
這種周期的培養,顯然是企業不能接受的。同時,很多企業發現,程序員雖然好,會很多種技術;但在項目明確分工的情況下,他們所會的,額外的技術,價值體現並不是很大。
於是企業們找到了程序員的替代品——代碼工人。
代碼工人通常只掌握一門技術,不斷做重復性勞動;如果項目需要新技術,只要換一批代碼工人就可以了。
而培養一個代碼工人,只需要三個月。所以,大力推廣代碼工人,顯然是最符合企業利益的。
因為代碼工人培養周期低,而且數量眾多,可替換性又強,同時也更廉價。
因此,企業們紛紛開始傾向於使用代碼工人。因為培養代碼工人,顯然是企業是最節約成本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也促進了培訓企業的發展。
於是,IT時代發生了變化,技術能力精良的程序員被代碼工人用【廉價的工資】淘汰了。
其實,現在的程序員新人和早年的程序員新人在能力上是一樣的,一樣的基礎。
他們的區別是,面對的環境不一樣。
早年的程序員必須面對多種技術,受環境所迫,必須接觸新知識;久而久之,大部分的人,都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和對技術知識的熱情。
而現在的大環境,只要求新人們掌握一種技術。
所以,大多數代碼工人,做了幾年后,發現技術已經與自身形成了綁定。
因為被綁定了,所以,技術被淘汰了,自身必然面臨被淘汰。
如何避免被淘汰?
隨着IT行業的繁榮,代碼工人數量已經及其龐大了。
而框架與語言的進步是必然,所以,現在的代碼工人,人人都面臨被淘汰的可能性。所以,空氣中,充滿了憂慮,焦躁,不安。
其實,關於如何避免被淘汰的答案,人人都知道。
學習,學習就可以不被淘汰。
可是,不斷的學習,不就和以前的程序員一樣了嗎。
以前的程序員時間成本的付出,是可以拿高薪的。但現在的代碼工人,即便付出了時間成本,依然無法拿高薪。因為,那些曾經的高薪程序員,都被廉價的代碼工人淘汰了。現在,已經沒有企業會重新設立高薪程序員的職位了。
也就是說,代碼工人如果想不被淘汰,必須進化成為程序員,然后繼續拿着代碼工人的薪水。
看,答案如此簡單,大家都知道,只是都不忍說出來罷了。
----------------------------------------------------------------------------------------------------
注:此文章為原創,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注明出處!
若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點擊下方的【推薦】,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