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寫html,就遇到了問題,用記事本編寫html代碼之后,另存為.html,用瀏覽器打開出現亂碼。
這是什么原因呢,檢查代碼各個標簽格式都沒有問題,經過百度之后,才知道,記事本保存的TXT文件編碼格式默認是ANSI,但是文本里面的內容編輯是用的UTF-8,存儲與編輯的格式不對,導致瀏覽器打開是亂碼(網頁編碼用的是存儲的)。
解決方法有三種:
一、在html里面統一規范下編碼格式,可以根據自己的編碼格式,在html頭部添加編碼格式來規定網頁的編碼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編碼格式為GB2312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編碼格式為UTF-8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k" />
編碼格式為UTF-8
二、右鍵,用記事本打開文件,選擇另存為,將編碼格式換成UTF-8
三、用Notepad++工具打開文件,顯示修改編碼格式,保持跟記事本默認存儲格式一樣ANSI(注意:直接修改格式,會導致原先的中文變成亂碼,需要重新輸入中文,才正確,建議修改格式前先復制一份出去)
解決后的結果
對於示例中的第一行代碼<!DOCTYPE HTML>,相信很多初學者跟我一樣不明白,難道只是簡單的在網頁顯示中多了一行嗎,其實並不是,他有很重要的作用,建議看看下面博主月南的解釋。(如有越權,請及時聯系本人刪除)
https://www.cnblogs.com/Eton/p/6063450.html
如有遺漏望多多包涵,歡迎指正錯誤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