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hell中,可以使用export修改當前進程的環境變量。
例如:export PATH=.:$PATH
將當前路徑加入可執行文件查找路徑(PATH)中,這樣你就不要敲“./excutable” 來執行當前路徑中的excutable。而只需要鍵入 “excutable” 就行了。
make可以執行shell命令,當然也包括export。同時,make本身的語法,也含有export操作符。這樣,在同一個Makefile中,兩個export可能遵循完全不同的語法,shell命令語法和make語法,他們的作用也就完全不同。
1)Makefile中shell版export
小標題的意思是,這里的export是shell命令。它通常包含在Makefile的規則中,成為某規則的命令行的一部分。
例如:
init:
export DEBUG=1
……
……
run: init
./myapp
第一條init規則的本意是設置環境變量DEBUG=1(可能作者想讓以后啟動的程序myapps在Debug模式下運行)。
但是上述規則沒有起到作者想要的作用:對后來啟動的程序apps來說,DEBUG並沒有改變。原因何在?
首先,上面export行是shell命令;對每一行shell命令,make將啟動一個新的進程執行這行shell命令。
由於新啟動的子進程的環境變量完全跟父進程不相干,因此export並不能改變父進程的環境變量,進而也不能改變父進程以后啟動的子進程,或曰“弟弟進程”的環境變量。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run:
export DEBUG=1 && ./myapp
或者:
run:
env DEBUG=1 ./myapp
2)Makefile中make版export
同上,小標題的意思是,這里的export完全是make語法中的操作符。它通常是用來向后來發起的make進程(這些后起的make進程由當前的make進程啟動)傳送變量。
例如:
recursively_build:
$(MAKE) –c arch/src/ arch=x86_64
而arch變量是文件arch/src/Makefile中的一個關鍵的開關變量,它將決定哪一種architecture的源文件將被編譯鏈接。
為了將變量arch傳遞給將要處理arch/src/Makefile的子make進程,需要用export:
export arch
這里的export出來的變量arch將被子make進程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