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與開發人員的矛盾


本文中主要闡述的問題包括:

1、是不是只要沒有技術上的實現問題,開發者就不應該對產品經理提出質疑?

2、需求文檔、功能文檔、最新而最全的原型設計文檔,這些要求過時了嗎?

3、產品經理進階建議。


軟件工程領域,本着分工合作高效進行的管理方式,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行。當產品經理召集開發人員進行各種評審會的時候,其實是想讓開發人員好好分析下,會不會出現邏輯問題。至於在產品設計上,開發還是比較人微言輕的。產品負責將這次的版本迭代做出來,讓功能能夠覆蓋相關的需求,讓開發人員確認過沒有邏輯問題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到開發階段了。如果開發人員產品設計上有過多的啰嗦,產品就會問你“是否有實現邏輯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就按這樣設計的做就行了。”

關於這種情況,在軟件實施管理的知識來說,是正確的。喬布斯也說過:

大致的意思就是,“你必須從用戶體驗開始,然后用技術實現它們。而不是反過來先去考慮技術。”

但是,如果一位產品經理代表的並不是用戶體驗(只是自己的主張),而拿這句話來搪塞勤勞的開發人員,那真的很讓人煩惱。

首先,在現在的軟件工程行業,開發人員為了能夠更好的面向對象思考問題,也會面向對象的組件化開發。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app項目中有好幾處可以提供給用戶選取時間的功能,因為考慮到現有的3處地方都是一樣的,為了以后的組件化開發,一個負責的開發人員會把這個“選取時間”的控件封裝好,以便下一次直接使用。可是糟糕的是,下一次的版本迭代中也有一個地方需要提供時間選擇功能,但是產品將這個時間選擇界面的樣式改變了,以前其他地方用到的時間選擇樣式依然按以前的來。對於這種情況,開發人員真的是好難過。但是,開發者要擁抱改變。這無可厚非,但是請說出這次為什么就要改變樣式?以前的樣式不符合嗎?。。。“不好意思,這個不是你們開發考慮的問題,你只需要告訴我能不能做出來就好了。設計上的問題,不用你們操心。”產品會這樣告訴你。

類似的情況還有:當開發人員指出產品的設計漏洞時,產品會以一種“戰略性的鄙視”告訴你,“你所說的我們早都考慮過了,但是這一次的版本迭代我們先這樣做~”唉,真是厲害。

上面說了這么多,我只是想替勤勞的開發人員說句公道話。首先請理解軟件工程行業的組件化思維,組件化思維不僅是開發要做的事情,產品、UI、測試等人員都是需要進修的一門課。然后,在開發人員把常用控件組件化好以后(按道理來說,應該由產品提出哪些控件需要組件化,盡早的統一好樣式和功能讓開發封裝好),產品卻還要進行改動。其實,開發人員不是不願意改動,而是,他們只是想確定下你是不是認真的?是否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是否真的需要改進?那之前的樣式是否需要統一起來,還是區別處理?這些問題,開發只是想確定好產品經理是認真思考過的,而不是“看產品經理當時的心情”。

其實,如果開發與產品經理之間的關系到了這種不信任的地步,這樣下去就會出現兩者情況:第一種是,開發和產品經理不和氣,經常會為了產品的設計發生爭執。其實這種情況,至少說明開發還是比較負責的態度,如果真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沒希望了。第二種情況就是,以后產品怎么設計,開發就怎么做,產品本身的事不再關心。產品想怎么改都行,反正只要有時間,沒有什么是開發不出來的(軟件行業,又不是研究行業),最終受到損失的是公司。

上面說了這么多,包括有時發生的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發生暴力事件。都說明了一點,現在大部分的軟件工程行業,或者直接說是互聯網公司吧,產品經理的話語權沒有放置在合適的層次。當然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性,當這位產品經理的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並且通過了各方面的考驗,那么賦予這位產品經理更好的執行權是可以的。否則,還是乖乖的按照正常流程執行會比較好。所謂的正常流程就是說,學習西方的管理方式,制度為上,而不是人治。

敏捷開發提倡口頭交流這種高效方式,但是並不是說就從此以后就不需要文檔了。所以,需求文檔、功能文檔、完整的原型設計文檔是不可少的。

~(先寫到這里,后面有時間再繼續往下寫,估計周六天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