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主要說了Mes系統是什么,以及它的特點和難點,本節,再來討論一下一個合格的MES系統的模型結構和基本功能。
現代工廠的快速發展,對MES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滿足范圍廣泛的任務要求,提供高效的數據處理和足夠的集成度。因此MES系統可以通過跨部門的數據存儲和一個共同的系統框架來實現。一方面集成所有應用,另一方面不依賴每個產品的適用性。一個初步完善的MES系統最少應該具備以下的基本功能:
一。生產過程管理
1丶訂單管理:利用在線的實時性檢查,采集訂單相關信息,利用豐富的圖表功能進行訂單的處理和監測。
2丶設備管理:可自動或手動的采集設備數據,記錄使用時間和評估以及維護記錄。
3丶物料管理:實時采集訂單任務消耗物料丶庫存周轉,引導物料緩沖區和在制品庫存量的合理搭配,保證物料的及時供給和防止過剩。
4丶跟蹤和追溯:跟蹤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材料去向,使生產過程透明化。
5丶能源管理:采集才有類型的能源消耗,分析能源消耗的去向和合理性。
6丶設備群控:能夠從系統編輯和管理各種設備的起停以及數控數據。
7丶過程數據采集:利用各種上位機采集加工機器的各種參數,來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保證缺陷產品的及時處理以及統計不同生產線和設備的運行情況。
二。質量管理
1丶生產檢驗:采取不同的檢驗方式來實現產品的進一步把控。
2丶工具管理:管理在質量保證過程中使用的檢驗工具,支持校准和自動采集測量。
3丶投訴管理:建立完善的投訴流程,管理被投訴的各類型零件丶批次等。
4丶進貨管理:檢驗原材料丶零件和部件進貨,自動生成文檔。
三。人力管理
1丶人員工作管理:記錄各類型工作人員的出勤和休假,保證崗位的不斷性,並且根據工資類型制定不同的月度時間賬目,並對接薪資系統,確定績效工資。
2丶門禁等簽到設備管理:采集和監控人員的打卡記錄,制定各級別工作人員的訪問權限,記錄訪問日志。
3丶人員配置計划:制定人員的資質模型和基於負荷丶生產能力的人員配置計划,保證生產中人員的不斷性。
上面三個部分為一個基礎MES的主要功能,但是實際中,往往很多工廠把ERP丶倉儲系統等集成到了MES系統中,想實現一套系統管理一個工廠的目的。所以很多時候MES系統成了一個大染缸,什么東西都往里面扔,也就導致了系統的復雜性和程序的緩慢性,這與MES的初衷是相違背的。一個成熟的MES系統不可能既能處理ERP那種龐大的功能,又可以迅速的實現底層的自動控制。所以很多時候MES做成了四不像,甚至開發成了條碼系統,把底層的控制放在上位機上,而MES系統變為了條碼的生產系統,在加點統計圖表和查詢表格就宣告完成了。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達不到開發MES的初衷。要做好一個MES,必須熟悉了解工廠的各個流程,結合合理的IT技術架構,抽象出盡可能多的場景和模型,減少程序的冗余性,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