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光纖傳輸最多2KM,而單模傳輸可以到達10KM以上,
所以室外多用單模,室內多模。多模比單模設備要便宜。
相對於雙絞線,多模光纖能夠支持較長的傳輸距離,在10mbps及100mbps的以太網中,多模光纖最長可支持2000米的傳輸距離,而於1GpS千兆網中,多模光纖最高可支持550米的傳輸距離。
單模光纖相比於多模光纖可支持更長傳輸距離,在100MBPS的以太網以至這行的1G千兆網,單模光纖都可支持超過5000m的傳輸距離。 從成本角度考慮,由於光端機非常昂貴,故采用單模光纖的成本會比多模光纖電纜的成本高。
單模光纖光信號傳輸只傳送一個模式,多模光纖里要同時傳輸幾十甚至幾百個模式,如果這些模式不能同時到達就會產生群延時(也就是色散)。
所以影響多模光纖傳輸距離的是色散,單模光纖就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由於色散的影響,多模光纖在傳輸低頻信號時只能用於短距離傳輸,如果上百兆了,基本上傳輸距離也就那么1KM左右,頻率越高,傳輸距離越短。
而且多模基本上已經是上個世紀產品,相對來說是馬上就要被淘汰的東西。
單模光纖的色散因數可忽略,多模光纖色散是主要
多模光纖一般情況下光源是LED,單模則是LD激光器,相比之下單模適合於短、中、長距離的低頻或高頻信號傳輸,多模只適用於低頻短距離傳輸,這前提之下,單模光纖成為了主流。
多模光纖的潛力:九十年代多模光纖在世界光纖市場一直占有穩定分額。
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世界多模光纖市場基本保持在7~8%的光纖用量和14~15% 的銷售份額。北美比這一大致平均比例偏高。世界多模光纖用量和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4%和11%,這是由於當年非零色散位移光纖猛增159%,達到 1260 萬公里,使其他品種比例下降,多模光纖實際用量仍保持相應水平。
七十年代光纖進入實用化階段是從多模光纖的局間中繼開始的。二十多年以來,單模光纖新品種不斷出現,光纖功能不斷豐富和增強,性能價格比不斷苛求,但多模光纖並沒有被取代而是始終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和其他品種同步發展。其原因是多模光纖的特性正好滿足了網絡用纖的要求。
相對於長途干線,光纖網絡的特點是:傳輸速率相對較低;傳輸距離相對較短;節點多、接頭多、彎路多;連接器、耦合器用量大;規模小,單位光纖長度使用光源個數多。
傳輸速率低和傳輸距離短正好可以利用多模光纖帶寬特性和傳輸損耗不如單模光纖的特點。但單模光纖更便宜、性能比多模好,為什么網絡中不用單模光纖呢?
這是因為上述網絡特點中彎路多損耗就大;節點多則光功率分路就頻繁,這都要求光纖內部有足夠的光功率傳輸。
多模光纖比單模光纖芯徑粗,數值孔徑大,能從光源耦合更多的光功率。網絡中連接器、耦合器用量大,單模光纖無源器件比多模光纖貴,而且相對精密、允差小,操作不如多模器件方便可靠。
單模光纖只能使用激光器(LD)作光源,其成本比多模光纖使用的發光二極管(LED)高很多。尤其是網絡規模小,單位光纖長度使用光源個數多,干線中可能幾百公里用一個光源,而十幾公里甚至幾公里的每個網絡各有獨立的光源。
如果網絡使用單模光纖配用激光器,網絡總體造價會大幅度提高。
目前,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已商用,價格與LED 接近,其圓形的光束斷面和高的調制速率正好補償了 LED 的缺點,使多模光纖在網絡中應用更添生機。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到,認為單模光纖帶寬高、損耗小,在網絡中使用可以"一次到位"的考慮是不全面的。
康寧公司對網絡中使用單模光纖和使用多模光纖的系統成本進行了計算和 比較,使用單模光纖的網絡成本是多模光纖的4 倍。使用62.5μm 和50μm 多模光纖的系統成本一樣,區別在於不同種類的連接器。
選用無金屬箍插拔式連接器系統造價(多模系統B)比用金屬箍旋接的連接器,如FC 型(多模系統A)的成本可減少1/2。"62.5"的興衰和"50"的崛起 為適應網絡通信的需要,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各國大力開發大芯徑大數值孔徑多模光纖(又稱數據光纖)。當時國際電工委員會推薦了四種不同芯/ 包尺寸的漸變折射率多模光纖即A1a、A1b、A1c 和A1d。它們的纖芯/包層直徑 (μm)/數值孔徑分別為50/125/0.200、62.5/125/0.275、85/125/0.275 和 100/140/0.316。總體來說,芯/包尺寸大則制作成本高、抗彎性能差,而且傳輸模數量增多,帶寬降低。100/140μm 多模光纖除上述缺點外,其包層直徑偏大,與測試儀器和連接器件不匹配,很快便不在數據傳輸中使用,只用於功率傳輸等特殊場合。85/125μm 多模光纖也因類似原因被逐漸淘汰。
1999 年10 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IECSC86AGW1 專家組會議對多模光纖標准進行修改,2000 年 3 月公布的修改草案中,85/125μm 多模光纖已被取消。康寧公司1976 年開發的50/125μm 多模光纖和朗訊Bell 實驗室1983 開發的62.5/125μm 多模光纖有相同的外徑和機械強度,但有不同的傳輸特性,一直在數據通信網絡中"較量 "。 62.5μm 芯徑多模光纖比50μm 芯徑多模光纖芯徑大、數值孔徑高,能從 LED 光源耦合入更多的光功率,因此62.5/125μm 多模光纖首先被美國采用為多家行業標准。如AT&T 的室內配線系統標准、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的局域網標准、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ANSI)的100Mb/s 令牌網標准、IBM 的計算機光纖數據通信標准等。50/125μm 多模光纖主要在日本、德國作為數據通信標准使用,至今已有18 年歷史。但由於北美光纖用量大和美國光纖制造及應用技術的先導作用,包括我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均將62.5/125μm 多模光纖作為局域網傳輸介質和室內配線使用。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62.5/125μm 光纖幾乎成為數據通信光纖市場的主流產品。 上述形勢一直維持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近幾年隨局域網傳輸速率不斷升級, 50μm 芯徑多模光纖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自1997 年開始,局域網向1Gb/s 發展,以 LED 作光源的 62.5/125μm 多模光纖幾百兆的帶寬顯然不能滿足要求。與62.5/125μm 相比,50/125μm 光纖數值孔徑和芯徑較小,帶寬比62.5/125 μm 光纖高,制作成本也可降低1/3。因此,各國業界紛紛提出重新啟用 50/125μm 多模光纖。經過研究和論證,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了相應標准。但考慮到過去已有相當數量的62.5/125μm 多模光纖在局域網中安裝使用, IEEE802.3z 千兆比特以太網標准中規定50/125μm 和62.5/125μm 多模光纖都可以作為1GMbit/s 以太網的傳輸介質使用。但對新建網絡,一般首選50/125 μm 多模光纖。50/125μm 多模光纖的重新啟用,改變了62.5/125μm 多模光纖主宰多模光纖市場的局面。遵照上述標准,康寧公司1998 年9 月宣布推出兩種新的多模光纖。第一種為InfiniCor300 型,按62.5/125μm 標准,可在1Gb/s 速率下,850nm 波長傳輸300 米,1300nm 波長傳輸550 米。第二種是 InfiniCor600 型,按50/125μm 標准,在1Gb/s 速率下,850nm 波長和1300nm 波長均可傳輸600 米。
新一代多模光纖雖然1998 年新出台的IEEE802.3z 標准提出了在1Gbit/s 網絡中使用多模光纖的規范,但網絡升級的發展比標准的制訂還快。目前要求傳輸速率達到10Gbit/s。這使得62.5/125μm 多模光纖的帶寬限制更加突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大公司在最近一兩年開發推出了幾種新品種多模光纖,如康寧的InfiniCorCL1000 和InfiniCorCL2000,朗訊的 Lazr-SPEED,阿爾卡特的GIGAlite 等。康寧在發布這種光纖時說:"康寧以嫻熟的技術和新的折射率分布控制,推出這種以前只有單模光纖才能給出的特性而且能在網絡中使用以前給多模光纖配套的低成本系統。" 在上述背景基礎上,美國康寧和朗訊等大公司向國際標准化機構提出了"新一代多模光纖"概念。新一代多模光纖的標准正由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和美國電信工業聯盟(TIA-TR42)研究起草。
預計2002 年3~4 月推出,新一代多模光纖也將作為10Gb/s 以太網的傳輸介質,被納入 IEEE10Git/s 以太網標准。新一代多模光纖的英文縮寫 "NGMMF"(NewGenerationMultiModeFiber)已被國際通用,並可作為關鍵詞在國際網站查詢。
目前,新一代多模光纖的全面技術指標尚未正式公布,但從標准制訂的相關報道及有關技術網站中可以得到如下確切信息: 1.新一代多模光纖的類型新一代多模光纖是一種50/125μm,漸變折射率分布的多模光纖。采用50μm 芯徑是因為這種光纖中傳輸模的數目大約是62.5 μm 多模光纖中傳輸模的1/2.5。這可有效降低多模光纖的模色散,增加帶寬。對850nm 波長,50/125μm 比62.5/125μm 多模光纖帶寬可增加三倍 (500MHz.km 比160MHz.km)。按IEEE802.3z 標准推薦,在1Gbit/s 速率下, 62.5μm 芯徑多模光纖只能傳輸270 米;而50μm 芯徑多模光纖可傳輸550 米。實際上最近的實驗證實:使用850nm 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作光源,在 1Gbit/s 速率下,50μm 芯徑標准多模光纖可無誤碼傳輸1750 米(線路中含5 對連接器),50μm 芯徑新一代多模光纖可無誤碼傳輸2000 米(線路中含2 對連接器)。。。。
【轉載自】
為什么在能作 單模光纖 的情況下還要做多模 光纖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3813133806440348.html
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

-
單模光纖是只有一股大多數應用中為兩股玻璃光纖的光纖,只有一種傳輸多模光纖是另一種常見的光纖類型,纖芯直徑為50μm~100μm,它可以在給定的工作波長上傳輸多種模式。
-
相對於雙絞線,多模光纖能夠支持較長的傳輸距離,在10mbps及100mbps的以太網中,多模光纖最長可支持2000米的傳輸距離。
-
.由於多模光纖中傳輸的模式多達數百個,各個模式的傳播常數和群速率不同,使光纖的帶寬窄,色散大,損耗也大。
- 由於芯徑相對較窄,單模光纖只能傳輸波長為1310nm或1550nm的光信號。單模光纖的帶寬比多模光纖高,但是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
【轉載自】為什么單模光纖比多模光纖傳輸帶寬大?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2363018977006227.html?qbl=relate_question_4&word=%B6%E0%C4%A3%B9%E2%CF%CB%B2%BB%BA%C3%CE%AA%CA%B2%C3%B4%D2%AA%D3%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