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個班級類和一個學生類:1.學生類屬性:姓名,學號,成績(整數即可),定義相關構造方法;定義返回學生信息字符串的方法;2.班級類屬性:班級名,人數,成員;其中成員是一個學生類的數組;


題目顯示不全,完整題目描述:

設計一個班級類和一個學生類:1.學生類屬性:姓名,學號,成績(整數即可);定義相關構造方法;定義返回學生信息字符串的方法;2.班級類屬性:班級名,人數,成員;其中成員是一個學生類的數組;班級類中定義方法,(1)顯示總分和平均分(2)顯示最高分和最低分學生信息(3)向班級中添加學生,即向班級類中的成員數組中添加學生對象。3.在班級類中定義main方法,定義班級類對象,輸入多個學生信息,然后輸出這個班級的:總分,平均分,輸出最高分學生信息,輸出最低分學生信息。

完整代碼如下:

package naizi;

public class Class {

private String ClassName;
private int Number;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0;          //記錄總人數
Student[] mate = new Student[200];   //定義最多200個學生類對象

Class(String ClassName,int Number){  //構造方法
	this.ClassName=ClassName;
	this.Number=Number;
}

public void append(Student p){
	//因為編程的時候老是在這個地方報錯,所以加了個異常
	try{
		mate[count++] = new Student(p.getName(),p.getSchoolNumber(),p.getScore());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空指針異常");
		System.exit(1);
	}
}

public void totalAndaverage(){      //記錄總分

	int sum=0,i;
	for(i=0;i<count;i++){
		sum+=mate[i].getScore();
	}
	
	System.out.println("total score:"+sum);   
	System.out.println("average score:"+sum/count); 
	} 

public void maxAndmin(){            //找到並記錄最高分最低分所在學生類數組的序列號

	int max=0,min=0,MaxScore,MinScore,i;
	MaxScore = mate[0].getScore();
	MinScore = mate[0].getScore();
	for(i=0;i<count;i++){
		if(MaxScore<=mate[i].getScore()){
			MaxScore = mate[i].getScore();
			max=i;
		}
		if(MinScore>=mate[i].getScore()){
			MinScore = mate[i].getScore();
			min=i;
		}
	}
	
	System.out.println("max Info:"+mate[max].showInfo()); 
	System.out.println("max Info:"+mate[min].showInf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lass c=new Class("class1",3); 
	Student p=new Student("zhangsan","101",47); 
	c.append(p); 
	p=new Student("lisi","102",68); 
	c.append(p); 
	p=new Student("wanger","103",98); 
	c.append(p); 
	c.totalAndaverage(); 
	c.maxAndmin(); 
	} 

}

//定義學生類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SchoolNumber;
private int Score;

//定義構造方法
Student(String Name,String SchoolNumber,int Score){
	this.Name=Name;
	this.SchoolNumber=SchoolNumber;
	this.Score=Score;
}

//定義get和set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SchoolNumber(String schoolNumber) {
	SchoolNumber = schoolNumber;
}
public void setScore(int score) {
	Score = score;
}
public String getSchoolNumber() {
	return SchoolNumber;
}
public int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子類新定義的方法
public String showInfo(){
	return "name="+Name+";num="+SchoolNumber+";score="+Score+";";
}	
}

測試如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猜您在找 設計一個學生類&班級類 用C#設計一個 Windows應用程序,在該程序中定義一個學生類和班級類,以處理每個學生的學號、姓名、語文、數學和英語3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 字符串數組 輸入3個字符串,要求按由小到大的字母順序輸出; 輸入n個學生的姓名和學號到字符串數組中,在輸入一個姓名,如果班級有該生則返回其信息,否則返回本班無此人 1 實現添加功能 1.1 定義一個學員類(Student),在Student類中定義姓名、性別和年齡屬性,定義有 參數的構造方法來初始化所以的成員屬性 1.2 創建學員類對象來存放學員信息,並且為每一個學生對象添加的相應的編號。並將 學員類對象添加到Map 集合中 1.3 添加完成后,顯示所有已添加的學員姓名 1.4 限制年齡文本框只能輸入正整數,否則的會采 定義一個Person類,其中包括:1.定義屬性:姓名、年齡、民族作為成員變量。定義靜態成員變量:人數2.定義構造方法:對成員變量進行初始化。3.定義多個方法:分別顯示相應的屬性值,例如getName(){System.out.print("名稱="+name+";"); }4.定義一個方法“成長”:實現年齡的增加,每執行一次年齡增加1 用C# 設計一個 Windows應用程序,在該程序中首先構造一個學生基本類,再分別構造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等派生類,當輸入相關數據,單擊不同的按鈕(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將分別創建不同的學生對象,並輸出當前學生總人數,該學生的姓名、學生類型和平均成績。 用MySQL語法建 一個學生表,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年齡、班級信息。 python實現:寫一個班級的類, 存儲班里人數,統計班級里各學科的總分的最高分、各學科的平均分; 寫班級里的學生類,存儲學生所有成績, 計算某個學生的全部課程的平均分、全部課程的總分、全部課程的最高分 首先,定義描述學生的類——Student,包括學號(int)、 姓名(String)、年齡(int)等屬性;二個方法:Student(int stuNo,String name,int age) 用於對對象的初始化,outPut()用於輸出學生信息。其次,再定義一個主類—— TestClass,在主類的main方法中創建多個Student類的對象,使用這些對象來測 試Student類的功能。 編寫Java應用程序。首先,定義描述學生的類——Student,包括學號(int)、 姓名(String)、年齡(int)等屬性;二個方法:Student(int stuNo,String name,int age) 用於對對象的初始化,outPut()用於輸出學生信息。其次,再定義一個主類—— TestClass,在主類的main方法中創建多個Student類的對象,使用這些對象來測 試Stud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