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和vista如何登錄administrator賬戶
首先關閉UAC(如何關閉Windows7 UAC?二種方法進入“UAC設置界面”:
方法1:開始→控制面板→查看方式:大圖標→操作中心→更改用戶賬戶控制設置→把滑塊移到最下面。
方法2:“開始”菜單→點擊“賬戶名稱頭像圖標”→更改用戶賬戶控制設置→把滑塊移到最下面。 ),在控制面板里-用戶帳戶里面-選擇”打開或關閉用戶帳戶控制” 去掉勾號,重啟電腦(出於安全考慮,不推薦不熟悉電腦的人使用超級管理員帳戶和關閉UAC),然后按照以下9個步驟。
1、使用安裝時創建的帳號登陸windows7,如feilong。
2、開始–所有程序–附件,右鍵”命令提示符” 選擇”以管理員身份運行”,”允許” 。
3、在打開的命令提示符窗口,輸入”regedit”,回車,打開了注冊表程序窗口。
4、進入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
5、右鍵Winlogon新建 項(k) ,名稱為SpecialAccounts
6、右鍵SpecialAccounts新建 項(k),名稱為UserList
7、右鍵UserList新建 DWORD (32-位)值(D) ,名稱為Administrator,鍵值為1
8、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輸入: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yes 並回車。稍等就有成功提示。
9、注銷或重啟,就可以看到超級管理員administrator賬戶顯示出來了!默認沒有密碼,可以登錄啦!
如果想查看用戶組,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輸入:control userpasswords2。如果想禁用,在命令行cmd中輸入: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no
制作系統啟動U盤
1.下載UltraISO(軟碟通)軟件,
2.插入U盤,制作啟動盤之前要先把U盤原有數據備份好,因為制作中U盤會被格式化,
3.打開UltraISO軟件,點擊 文件 -> 打開 -> 選擇你的Ubuntu16.04所在的路徑,
http://mirrors.zju.edu.cn/ubuntu-releases/18.04.1/ubuntu-18.04.1-desktop-amd64.iso
接着,點擊 啟動 -> 寫入硬盤映像 -> 選擇你的U盤 -> 寫入
U盤啟動出現“Failed to load ldlinux.c32”解決
認為下載系統軟件有問題,下載了其他版本的Fedora 21/25,順利安裝
猜測是不是制作啟動時寫入方式有問題,嘗試了多個寫入方式(USB-HDD、USB-HDD+、USB-ZIP),均失敗
最后選擇寫入方式“RAW”,Success,問題解決,安裝系統時可以順利啟動。
寫入完成,U盤啟動盤便已經制作完畢了
關閉Secure Boot(該步驟老式機器不一定有)
secure boot實際上是微軟壟斷的產物,在這個模式下一部PC上只能安裝windows系統,所以在安裝Linux之前,要先關閉掉它。
但是在一些比較老的機子上是沒有這個模式的(實際上我的筆記本就沒有這個模式,下面兩張圖是拍的是別人的台式機),
所以如果沒有該選項的話可以忽略這一步。
步驟:開機進入bios ->Security選項 -> Secure Boot -> Secure Boot 【Disable】
--------------------- 本文來自 ByChen623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請點擊:https://blog.csdn.net/bychen623/article/details/53543465?utm_source=copy
使用U盤安裝系統
插入U盤,重啟電腦,進入boot啟動選項(我的是聯想電腦,開機按F12鍵),選擇U盤啟動:
之后,選擇第二個選項,安裝Ubuntu,
然后進入Ubuntu的安裝界面,選擇語言,然后再次選擇安裝Ubuntu:
接下來有兩個地方可以勾選,如果你的網絡比較好,預留的硬盤空間比較大的話,可以都勾選上,
但是這里我是拔掉網線離線安裝的,所以就不勾選了,因為這樣子安裝的速度會比較快,
然后接下來就是進行系統分區,我們這里選擇“其他選項”,自己手動為ubuntu進行分區划分,裝過Windows的人應該都比較熟悉Windows是分成C、D、E、F盤這樣的,其實Linux這里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只是划分的方式有一點不同:
那么這里就要稍微介紹一下Ubuntu的分區划分步驟以及各個分區的對應大小了,
Linux主要分為4個區:
/ :根分區,分8G足矣,如果你的磁盤空間夠大,10G~16G也無妨
/boot :啟動分區,放的是系統的啟動文件,大小一般分200M
/home :home目錄,文件分區,存放個人文件,分完其他所有區之后,剩下的空間全部留給它
swap :交換分區,即虛擬內存,建議是你的機器的物理內存的2倍
其實可能還需要分一個至少1MB的保留BIOS啟動區 ,不然的話在分完上面4個區之后可能會出現一個標題為Go back to the menu and correct this problem的錯誤提示
(這里我忘記截圖了,下面這張圖片來源於網絡)
接下來便是分區的截圖:
選擇30G的空閑區,點擊“+”號,添加/分區,依次選擇 大小8192MB(8GB),主分區,空間起始位置,Ext4日志文件系統,掛載點/,然后ok
繼續點擊“+”號,添加swap分區(交換分區),依次選擇大小4096MB(4GB),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交換空間,
繼續點擊“+”號,添加/boot分區,依次選擇大小200MB,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Ext4日志文件系統,掛載點/boot
繼續點擊“+”號,添加biosgrub分區,依次選擇大小4MB,主分區(注意這里又變成主分區了),空間起始位置,用於保留BIOS啟動區域,
最后點擊“+”號,把剩下來所有的空間都留給/home分區就行了,依次選擇大小,邏輯分區(注意這里又變成邏輯分區了),空間起始位置,掛載點/home,
這樣子所有的分區都已經分完了,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要急着點擊下一步,因為這里最后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
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備要選擇/boot的那個分區,
確認上面幾個分區都已經完成無誤之后,就可以點擊“繼續安裝”,
確定把改動寫入硬盤之后,接下來就是等待系統安裝進度的完成啦,這里可以休息片刻,先去倒杯茶或者散散步什么的!
散完步回來,系統安裝的進度條也已經完成了,接下來便是最后的一些小設置了,
分別是設置時區,鍵盤布局,用戶信息:
設置完成之后,Ubuntu系統就已經安裝完畢了,點擊“現在重啟”
在開機的時候可以選擇Ubuntu系統還是Windows系統,
安裝SSH
可以ping到,但ssh連不到
1. 先進行更新
打開搜索框,選擇“終端”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軟件
2. service ssh
鍵入service ssh,提示unrecoginzed service,想必在ubuntu的發布版本中不會自動加入該服務,因此需要我們自己去安裝,因此,要先下載並安裝SSH服務,於是在終端中鍵入:
sudo apt-get install ssh
3. 安裝ssh
打開"終端窗口",輸入"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回車-->輸入"y"-->回車-->安裝完成。
4. 查看ssh服務是否啟動
打開"終端窗口",輸入"sudo ps -e |grep ssh"-->回車-->有sshd,說明ssh服務已經啟動,如果沒有啟動,輸入"sudo service ssh start"-->回車-->ssh服務就會啟動。
ubuntu怎么查看內存大小以及使用情況
-
alt+f2打開運行窗口,在里面輸入gnome-system-monitor命令,然后回車。
-
接着會彈出這個資源管理器的窗口,在進程里可以查看每個程序使用的內存資源情況。
-
頂部切換到 資源 選項,在里面可以查看內存總的大小,以及使用多少等。
-
我們也可以在桌面上直接右鍵 打開終端。
-
在終端窗口直接輸入 free -m 命令,這樣就可以在命令字符界面查看內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