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博客作業


本文章源自於  現代軟件工程 作業 第一周博客作業

1.1 自我介紹

  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在校大三學生。我的博客地址是https://home.cnblogs.com/u/linsai/。在這之前一直只是作為一名瀏覽者瀏覽博客園。現在首次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我相信這是作為一名從事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步驟。作為一名學習了計算機三年的大學生,讓人慚愧的是我並不擅長計算機的任何部分,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方面。這是我的短板,我離一名合格的軟件開發人員還差着很大距離。但我並不認為自己就沒有其他優點。因為自己從小性格問題,我特別會發現問題。安靜的人總是善於思考,我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一直引以為豪的是自己在數學方面的較真。我對於一個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得到答案后才能罷休,而且我個人認為自己有一點強迫症,如果面對一個相關聯問題,在其中某一單一方面出現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會對這一個問題“專牛角尖”,我特別欣賞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嚴謹精神,所以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要求也是這樣,容不得一點瑕疵。這就像數學解題一樣,或許的確有很多方法解決,但我一定要找到最優的方法,即使這個方法很復雜,我也願意花費時間去思考,在我看來當一個問題得到解決的那一刻會讓人有極其滿足的興奮感,我喜歡那樣的感覺。

1.2 為什么選擇軟件工程專業?

  其實在填寫志願時,自己對軟件工程並不是挺了解,自己從小對電腦的接觸也不是很多,但讓我下定決心選擇軟件工程是因為我想要不停地學習。填志願時老師和家長們都向我科普了學計算機的好處與壞處,但當一個人下定決心后所聽見的所有壞處都被當成耳邊風過濾掉了。正因為我所處的時代趕上了互聯網的浪潮,從初中開始我就感受到了智能科技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小到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到國家推動互聯網強國。這讓我從高中就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從事計算機工作。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句話----

編程改變命運,改變未來的將會是程序員。二十世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始,這其中計算機占據了絕大江山,能作為一名參與者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並且因為自己從小對計算機接觸不夠多更是觸發了我對計算機的興趣,通過三年學習后,發現計算機真的是變化最大的學科,所以每時每刻我都提醒自己要不斷得刷新自己的知識庫,要不斷學習更新。這就是軟件工程的魅力,也是我對該專業着迷的原因。

1.3 個人技能調查表

 

類別  具體技能  目前水平  通過學習這門課后達到什么目標
 語 言   最拿手的語言?代碼量是多少?  目前最拿手的語言是C(C#、java僅能理解),代碼量為3200行  希望通過這門課程能夠熟練java'將代碼量達到6000行

軟 件

實 現

 有沒有在別人代碼的基礎上改進?  有,學習過程中借鑒過很多博客中的代碼並進行改進  能夠發現別人代碼的優缺點

 軟  件

實   現

 你是怎么讀懂別人代碼的?  通過查閱書籍和電腦,最直接的是直接和作者溝通  能夠自主獨立、快速得看懂別人的代碼
 軟件測試  你掌握和學習了多少種測試工具和方法?  目前只掌握了debug工具和單元測試  希望學會系統測試、集成測試、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
 工具、社區  你在各個開發平台都用過哪些工具?  在web平台應用了XAMMP集成開發工具、Eclipse web開發工具,在Linux系統中用到了GCC和YUM工具,PC平台應用JetBrainsWebStrom  希望通過這門課能熟練運用java各大開發平台
 理論素養  你上過什么數學、計算機或其他理論課?  大學期間上過高等數學、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基礎  希望能夠掌握系統分析與設計相關知識

 

 

 

 

 

 

 

 

 

 

 

 

 

 

 

 

 

 

   通過上面的調查表才發現自己是多么的才墨跡窮,自己明明都已經大三了,是一名准社會人了,可是自己掌握的生存技能卻屈指可數,甚至沒有,這是一件可怕是事實,所以這學期開始,我要開始自己的碼農計划。首先通過課程帶動自己的編碼積極性,其次通過參加考試以此激勵自己以考促學,最后通過閑暇時間跟進視頻完成自己的個人項目。這學期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將自己從了解java過度上熟練運用java的層次。這不僅要割讓自己娛樂的時間,甚至還需要通過熬夜來完成。我已經通過日歷記錄自己每天的代碼量。希望這學期末能看到自己想要的程度。

 

2.1 閱讀 你為什么要來上課並認真參與 有感

  當下社會的大學生,大部分已經對上課的概念已經麻木了。因為大學的寬松管理,去不去上課在大學里已經成為了兩個分化的結果;其中成績好的同學由於自己的自學能力和網上學習的自控力不屑於到教室上課,成績差的同學由於懶惰睡懶覺或者自暴自棄選擇躲避上課。這樣的現在在我們寢室我深有體會,如此以往,好學生越來越遠離課本,疏遠老師,和同學們的關系也變得很生疏。壞學生越來越差,以至於放棄學業或者被迫退學。所以在我看來去課堂上課並認真參與應該作為剛入校的第一新生的一門必修課。因為只有這樣,大學生最關鍵的階段才不會掉鏈子,大學最精彩的部分才不會被遺棄,只有參與其中,你才能學到跟多意想不到的知識,知識課堂的魅力,也是課堂的活力所在。正如文章中所說的聚精會神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所稀缺的,如果大學生肯想高中一樣刻苦、嚴於律己,我想現在的中國教育早就蓬勃生輝了。

 

2.2 我體驗過的師生關系

  在我14年所經歷的中國式教育中,我所經歷的師生關系都是老師至上的師生關系,從小就被灌輸着老師說的就是對的,老師布置的任務就得完成,老師都是為了我們好,老師是最至高無上的地位。有的老師溫柔和善,卻也高冷固執,有的老師凶神惡煞,但也有心軟的一面,不管是怎么樣的老師,都有着你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苦口婆心,喋喋不休、高高在上。我希望中的理想師生關系是那種平等、想朋友一樣的師生關系,但對於犯錯或者延遲提交作業又希望是嚴厲地懲罰,課堂可以是自由的,但是要強調紀律,希望能把課堂開展成會議室的形式,嚴謹而高效率。

2.3 未來打算以及課程安排

  首先,我希望能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這門課程中能夠從工作的角度學到更多能應用於職場的技能,這也是為自己即將離開校園步入職場做一個鋪墊。其次是希望學習到一些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合作技巧,個人技巧當然是要自己另外花時間去彌補,團隊技能確實更加難能可貴的,希望在這門課程結束后自己與別人合作的效率能給得到提高,自己的編碼技能能夠得到質的飛躍,所以我打算聽從老師的建議,每天上課之前積極復習,將不懂的地方做好筆記,上課期間主動向老師請教老師沒能將清楚的知識點,課后利用課后時間查閱上課不懂的知識點,多花時間回歸老師上課的知識難點,概括復習總結。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四以及自己的未來,因為並不打算考研,所以前期我會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即使自己肯定會碰壁,肯定會被無數次拒絕,可我就是熱愛技術,憑借着這股子勁,我現象前幾年我一定能在公司里磨礪自己,我希望自己在三年之后能夠考研進入更高的學府進修,我清晰地知道,學習能力對於一個學IT行業的人有多么重要,如果自己稍有懈怠很有可能就會淪落到萬劫不復的地步,所以我時刻提醒着自己,只有學習,你才能進步,我不像別的專業學生,學計算機的就不配有時間休息。最后的最后,我給自己的人生規划是創業,只有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實踐,那就是學IT最踏實的快樂了。

 

2.4 讀 你是否也覺得自己是科班,但沒學懂計算機?感想

  文章分享作者從如何對計算機感興趣到從事計算機行業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分享了一位作為科班出生的程序員是如何看待自己沒能學懂計算機的感想。這篇文章說不定將會是很多應屆畢業上要走得路,我作為一名在校大三學生就已經對作者的經歷感同身受,很能引起共鳴。這時候我就會反問自己,為什么自己同樣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程序員,為什么總是感覺自己沒有學懂計算機?即使大學三年,已經接觸過足夠多的專業計算機課程,為什么自己對計算機的了解總是那么冰上一角,因為這是計算機行業所決定的,沒有哪個大佬敢自負的吹噓自己精通計算機,因為計算機從發展至今,真的包羅萬象,所涉及得方面已經蔓延到了多個領域,而且計算機最先進的技術還一直被國外壟斷者,即使到了互聯網發達至今的今天,中國國內的計算機普遍水平還是相當落后於國外的,而且期刊論文發表的都還是英文版,中國想要獲得及其准確的一手資料還要通過層層傳遞,這大大將信息的真實意圖大打折扣。所以總感覺自己沒學懂計算機是很正常的,但是怕就怕我們自己麻痹自己,讓自己自暴自棄不願意再去深入了解學習這門課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刨根問底,知其根本才是我們學習的目標,不管我們有多不足,在充電得過程中我們永遠都是最棒的,所以任何時刻我們可以承認我們不懂計算機,但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對計算機就是一無所知,相對而言,我們就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人。

 

3.1 關於閱讀《構建之法》的相關問題

  通過近幾周對課程的學習以及對教材的使用,我認為該教材好壞各參一半。好的一面是該教材不同市面上任何一版系統分析與設計教材,該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應用較多的案列來說明概念和功能,這讓作為學生的我很容易接受和理解,這也讓課堂變得十分積極活躍,作者通過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將構建之法表現的及其生動有趣。但在變革的另一面也體現了書籍的不嚴謹性,就比如第八章需求分析,讀了整章文章都未能找到需求分析的定義,我認為這是專業書籍中不嚴謹的地方,其他很多概念也是模棱兩可,雖然能讓讀者很容易理解記憶,但是書面表達還不夠嚴謹。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啦,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