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總結


 

一、什么是業務中台

概念來自於阿里,介於前台和后台(此后台指的是雲計算、數據庫、消息隊列、緩存等基礎服務)

采用共享式架構設計解決以往煙囪式架構設計的資源浪費、重復造輪、試錯成本高的問題

阿里的中台架構:

 

二、業務中台的好處

傳統煙囪式架構的缺點:

  • 項目制下的產物,相似功能重復建設,比如各業務中通用的用戶、訂單、會員、評價等功能,開發和維護成本高

  • 數據分散,格式不統一,無法進行某個領域的業務建模

  • 團隊成員按照項目組織,經常項目做完即走,無法深入了解業務,無法培養領域專家

  • 創新業務試錯成本過高,限制企業創新能力

     

中台架構的優點:

  • 通用的業務能力沉淀,合理使用技術資源;數據集中,建模完整。

  • 團隊成員專注某個領域,形成業務專家

  • 厚中台,薄應用的設計,創新業務試錯成本低

 

形象的描述為:

美軍二戰時以軍為作戰單位,越戰時以營為作戰單位,中東戰爭時以7-11人的小班為作戰單位,是當今世界上最靈活的軍事組織。

美軍之所以敢把小的團隊投放前線,得益於中后台強大的導彈指揮系統。

三、業務中台的特點

開放:內部開放,易於接入

服務:提供統一服務,服務能力需要不斷提升

滋養:需要不斷業務滋養發展,無法一蹴而就,服務不需要“業務穩定”

穩定:利用專注專業的能力帶來服務穩定

數據:線上和線下數據結合,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威力

 

四、業務中台建設原則

  1. 高內聚、低耦合原則——高內聚是指同一個服務中心內的服務模塊應該相關性、依賴性很高,而服務中心之間應該隔離性較大,盡可能追求低耦合。

  2. 數據完整性原則——與上一條原則一脈相承,讓業務相關的數據統一起來,盡可能讓數據模型統一,為以后的大數據建設做好基礎。

  3. 可運營性原則——這里的可運營性包含2層含義,一是指能快速滿足上層業務的需求,同時利用業務不斷滋養平台,二是指共享服務中心這個平台的可運營性,數據模型統一之后可以較低成本的引入大數據技術,讓數據來源、數據分析、數據業務價值自然行程閉環,所以通過服務中心引入大數據來產生業務價值也是服務中心建設原則之一。

  4. 漸進性原則——該原則是從降低風險和實施難度的角度出發,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服務中心是基礎建設,所以從一開始設計了太多的原則從而導致項目周期延長,數據過於分散也會產生數據庫性能以及分布式事務的問題,其實服務化架構就是一種敏捷實踐,我們推薦小步快跑而不是推倒重來,通過真實的業務需求鍛煉出高價值高可靠的共享服務。

五、業務中台的穩定性

  • 限流和降級

  • 流量調度

  • 業務開關

  • 容量壓測及評估規划

  • 全鏈路壓測

  • 業務一致性

六、業務中台與前端應用協作

  • 業務中台對前端核心業務的緊密溝通機制,比如定期參與前端的業務周會

  • 建立分歧升級機制,解決有分歧的情況

  • 崗位輪轉推動真正換位思考

  • 業務持續沉淀及共建模式

七、業務中台績效考核

  • 服務穩定是重中之重

  • 業務創新推動業務發展

  • 服務接入量是衡量服務價值的重要考核

  • 客戶滿意度促動服務的提升

 

摘錄於:《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