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
對焦是使相機能清晰成像的過程,有相機自動對焦和人工手動對焦之分,自動對焦是相機利用紅外、超聲波、激光精確測距后以及圖像處理等方式,自動移動鏡片來實現聚焦。
目前的自動聚焦方式多為無源方式!這種方式不是依賴外部條件(如激光、紅外線或超聲波等)來測量透鏡和物體之間的距離。
而是采用圖像處理技術來確定被觀察物體是否在焦平面上。控制工作台沿Z向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同時計算在相應物面位置的圖像聚焦評價函數的值。
評價函數最大值的物面即為聚焦平面。因此自動聚焦的關鍵是構造一個可靠、快速的聚焦評價函數。一個理想的聚焦評價函數應具有無偏性和單峰性,能夠在最佳聚焦位置獲得最大值,同時應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
典型無參考圖像清晰度評價(可用作對焦評價函數) - ostartech - 博客園 https://www.cnblogs.com/wxl845235800/p/9677308.html
普遍使用的對焦方法分為相位對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和反差對焦。
相位對焦的優缺點:對焦速度快,但是器件較復雜並且在暗處效果差。
反差對焦的優缺點:對焦速度慢,但是器件簡單。
相位對焦
入射光線通過鏡頭后,會在光路內聚焦再散開,接着進入對焦模塊。模塊前的分光鏡片(二次成像鏡片)會將光線分成兩束,成2個像。
再通過感應CMOS上的一個對焦點對應的兩個線型感應器(不同對焦點間可能共用一部分線型感應器)測量2個像之間的距離,與合焦標准量作一比較,就可以計算出焦點的偏差量,直接驅動鏡片移動到正確的位置。
反差對焦
圖像最清晰的點也是對比度最大的點。
對比檢測自動對焦系統(反差式對焦)根據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就是准確對焦的位置。
反差對焦過程:隨着對焦鏡片開始移動,畫面逐漸清晰,對比度開始上升;當畫面最清晰,對比度最高時,其實已經處於合焦狀態,但相機並不知道,所以會繼續移動鏡頭,當發現對比度開始下降。
進一步移動鏡片,發現對比度進一步下降,相機知道已經錯過焦點;鏡片回退至對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對焦。
合焦
准確對焦。
合焦是指通過對焦的一系列動作后,最終成功地在感光元件上顯像的一種狀態。合焦就是成功聚焦,此時成像畫面清晰。
【轉載自】
自動對焦的原理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qq_26499769/article/details/52049529
相位對焦與反差對焦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Joe9280/article/details/46808853
介紹幾種常見的對焦基本原理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weijory/article/details/7272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