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把活動圖像分成一幅幅內容十分相近的靜止圖像來傳送,只要傳送速度足夠快,就可以得到連續的活動圖像而沒有閃爍感。如果每秒鍾傳送50幀圖像信號,雖然可以消除閃爍感,但每秒鍾傳送的信息量太大,使圖像信號的頻帶太寬。因為每幀由625行組成,這就意味着在圖像的垂直方向有625個像素,熒光屏的寬高比是4:3,則在水平方向有(4/3)×625個像素,那么一幀圖像有(4/3)×625×625=52萬個像素。若相鄰兩個像素均黑白交替變化,則52萬個像素相當於產生26萬個周期的黑白交變信號。若每秒鍾發送50幀圖像時,則圖像信號的最高頻率為50×26萬=13MHz,即圖像信號的帶寬為0Hz~13MHz,這個信號的頻帶實在太寬,它使得電視設備復雜化。若每秒鍾改為發送25幀圖像時,則圖像信號的最高頻率為6.5MHz,再扣除逆程掃描行,實際最高頻率約為6.0MHz,即圖像信號的帶寬為0Hz~6MHz,但缺點是人眼觀看電視時有閃爍感產生。
為了解決以上閃爍感與圖像信號頻寬之間的矛盾,規定每秒鍾發送25幀圖像,但每幀分兩場隔行掃描,這樣既使圖像信號的帶寬為0Hz~6MHz,又因為場頻為50Hz而消除了閃爍
為什么電視是隔行掃描?而電腦是逐行掃描?
模擬電視系統中節目的制作、發送、傳輸和接收都是以模擬方式進行的。模擬電視在國際上有PAL、NTSC、SECAM三種制式, 被不同的國家采用。 這三種電視制式都采用隔行掃描方式,隔行掃描是將圖像的奇數行和偶數行分兩場傳輸,隔行掃描的優點是減小模擬電視信號占用帶寬, 技術實現簡單,缺點是圖像顯示會有閃爍。我國采用的標准是PAL制,PAL和SECAM制每秒傳送25幀電視圖像、每幀625行。 NTSC制每秒傳送30幀圖像,每幀525行。通常的模擬電視長寬比為4:3,電視畫面每行象素的理論值可以通過長寬比推算出來。 在象素黑白相間的極端情況下,PAL制的信號帶寬為625×832×25÷2=6.5MHZ,傳輸占用帶寬為8MHZ, NTSC制為525×700×30÷2=5.5125MHZ,傳輸占用帶寬為6MHZ。 在這里因為色度信號是插在亮度信號頻譜間發送, 所以不考慮色度信號占用帶寬。 電腦是逐行掃描是由於沒有帶寬限制。
如何分辨隔行掃描線與逐行掃描線? 隔行掃描與逐行掃描 電視機屏幕上的圖像是由一條一條的掃描線組成,一幅電視畫面,掃描線數越多,垂直方向的信號清晰度就越高。 電視機即使沒有收到信號,也存在掃描線,形成光柵或圖案。掃描分行掃描與場掃描,電子束從左到右水平方向的運動稱為行掃描, 而自上而下作垂直方向的運動稱為場,按照我國的電視標准,行頻是15625Hz,即每幅電視畫面有625行掃描線, 場頻為50Hz,即每秒鍾連續變化50場電視圖像。 1.隔行掃描 一幅圖像如果分兩次掃描,即分兩場,第一場掃1、3、5……(單數行),稱為奇數場,第二場掃2、4、6……(雙數行), 稱為偶數場。奇數場和偶數場組合起來,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像,這種掃描方式,通常叫隔行掃描。 2.變頻逐行掃描 下面介紹目前數字化彩電的幾種掃描方式,使讀者在選購時參考。 ⑴變頻逐行掃描 為了提高電視圖像的清晰度,目前生產的彩色電視機,均采用數字化處理技術,進行變頻逐行掃描,它通過機內芯片 將隔行掃描轉化成逐行掃描,同時完成將場頻50Hz轉換成60Hz,這樣可改善圖像大面積閃爍,掃描行間閃爍及行結構線, 使畫面穩定無閃爍。 最新一些高端彩色,采用75Hz逐行掃描技術,將場掃描過度提升到最符合人眼視覺標准的每秒75幅圖像,從而使畫面 更加穩定舒適、異常清晰。還有采用3元次逐行掃描技術,這種掃描方式將現在使用的隔行掃描信號轉換成逐行掃描信號, 它通過計算機測算3個場(現在的場和之前、之后的場)之間的10條掃描線最大相關的影象數據,求出內插的像素數據。 這樣實現了清晰、自然的活動畫面。 ⑵只有變頻掃描 一些變頻彩電只將場頻從50Hz變到60Hz、75Hz或100Hz三種,而沒有進行逐行轉換,這類彩電只克服了圖像大面積閃爍, 而不能克服掃描行間閃爍和行結構線過於明顯的缺陷。 ⑶變頻與逐行掃描分開 還有一些彩電采用改良的100Hz技術,機內有100Hz隔行和50Hz逐行兩個選項,但100Hz和逐行掃描無法同時實現。這種 彩電中逐行掃描的場頻仍然是50Hz,與人眼對閃爍的敏感頻率比較接近,所以觀看PAL制彩色電視節目時會感覺到大面積閃 爍,屏幕上出現亮色畫面時閃爍尤其明顯,100Hz隔行掃描同樣存在掃描行間閃爍和行結構線過於明顯的缺陷。 |
|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c346de0100t4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