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克隆的原理
JS中的深度克隆,指的是原對象改變了,克隆出來的新對象也不會改變,原對象與新對象是完全獨立的關系。
實現深度克隆的原理得從對象是一種引用類型說起
眾所周知,對象是一種引用類型,對象的地址指針存放於棧中,而對象實際的數據存放於堆中。
因此當我們簡單地執行復制操作時,實際是把地址指針進行了復制操作,因此在對象的實際數據改變之后,新老對象都會受到影響。
那么如何讓他不受到影響呢?
答案是利用基本數據類型的特點,基本類型在執行復制操作后,新老數值之間不會互相產生影響
所以,我們要對對象不斷進行分解,直到其是基本數據類型之后,再進行復制操作。
2.實現方法
2.1 硬剛法(迭代法,適用於所有)
// 方法一 利用迭代
// 思路是:判定要克隆的對象是不是引用類型,如果是引用類型,則繼續迭代,如果該項是基本類型,則直接復制。
function deepClone(obj){
let newObj=Array.isArray(obj)?[]:{}
if(obj&&typeof obj ==="object"){
for(let key in obj){
if(obj.hasOwnProperty(key)){
newObj[key]=(obj && typeof obj[key]==='object')?deepClone(obj[key]):obj[key];
}
}
}
return newObj
}
let a=[{c:1},2,3,4],
b=deepClone(a);
a[0]={c:2};
console.log(a,b);
2.2 投機取巧法(Json方法,適用於部分)
//方法2 利用JSON對象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JSON.stringify和JSON.parse,這種辦法只能實現純數據的克隆,如果存在function則會直接忽略,不會進行復制操作
function deepClone2(obj){
return JSON.parse(JSON.stringify(obj))
}
let a1={a: 1, b: function() {}}
b1=deepClone2(a1);
console.log(a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