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Unix操作系統不管其內核如何,其操作風格上主要分為SystemV(目前一般采用其第4個版本SVR4)和BSD兩種。其代表操作系統本別是Solaris和FreeBSD。當然,在SunOS4(Solaris1.x)之前,Solaris采用了BSD的風格,而2.x之后,Solaris投奔了SystemV陣營,不得不說是一個叛逆。
SystemV的鼻祖正是1969年AT&T開發的Unix,隨着1993年Novell收購AT&T后開放了Unix的商標,SystemV的風格也逐漸成為Unix廠商的標准。BSD的鼻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1975年開發的BSDUnix,后被開源組織發展為現在眾多的*BSD操作系統。
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為:
Sytem V | BSD | |
Root腳本位置 | /etc/init.d | /etc/rc.d |
默認Shell | Bshell | Cshell |
文件系統數據 | /etc/mnttab | /etc/mtab |
內核位置 | /UNIX | /vmUnix |
打印機設備 | lp | rlp |
字符串函數 | memcopy | bcopy |
終端初始化設置文件 | /etc/initab | /etc/ttys |
終端控制 | termio | termios |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Linux不能稱為"標准的Unix“而只被稱為"Unix Like"原因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它的操作風格介乎兩者之間,而且不同的廠商為了照顧不同的用戶,各linux發行版本的操作風格之間也有不小的出入。
BSD(BerkeleySoftware Distribution,伯克利軟件套件)是Unix的衍生系統,1970年代由伯克利加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 Berkeley)開創。BSD用來代表由此派生出的各種套件集合。
BSD 常被當作工作站級別的Unix系統,這得歸功於BSD 使用授權非常地寬松,許多1980年代成立的計算機公司,不少都從BSD 中獲益,比較著名的例子如DEC的Ultrix,以及Sun公司的SunOS。1990年代,BSD 很大程度上被SystemV 4.x版以及OSF/1系統所取代,但其開源版本被采用,促進了因特網的開發。
System V, 曾經也被稱為AT&T SystemV,是Unix操作系統眾多版本中的一支。它最初由AT&T開發,在1983年第一次發布。一共發行了4個SystemV的主要版本:版本1、2、3和4。System V Release4,或者稱為SVR4,是最成功的版本,成為一些UNIX共同特性的源頭,例如”SysV 初始化腳本“(/etc/init.d),用來控制系統啟動和關閉,SystemV Interface Definition (SVID)是一個SystemV如何工作的標准定義。
AT&T出售運行SystemV的專有硬件,但許多(或許是大多數)客戶在其上運行一個轉售的版本,這個版本基於AT&T的實現說明。流行的SysV派生版本包括DellSVR4和Bull SVR4。當今廣泛使用的System V版本是SCO OpenServer,基於SystemV Release 3,以及SUN Solaris和SCO UnixWare,都基於SystemV Release 4。
SystemV是AT&T的第一個商業UNIX版本(UNIXSystem III)的加強。傳統上,System V被看作是兩種UNIX"風味"之一(另一個是BSD)。然而,隨着一些並不基於這兩者代碼的UNIX實現的出現,例如Linux和QNX,這一歸納不再准確,但不論如何,像POSIX這樣的標准化努力一直在試圖減少各種實現之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