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正則表達式(8)--分組、后向引用、前(后)向斷言


無名、有名分組

(1)正則表達式—無名分組

從正則表 達式的左邊開始看,看到的第一個左括號“(”表示表示第一個分組,第二個表示第二個分組, 依次類推。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個隱含的全局分組(就是索引號為0的分組),就是整個正則 表達式匹配的結果

 

(2)正則表達式—有名分組

命名分組就是給具體有默認分組編號的組另外再起一個別名,方便以后的引用。 命令分組的語法格式如下: (?P<name>正則表達式)

 

語法格式中的字符P必須是大寫的“P”,name是一個合法的標識符,表示分組的別名。

s = "ip='230.192.168.78',version='1.0.0'"

res = re.search(r"ip='(?P<ip>\d+\.\d+\.\d+\.\d+).*", s)

print res.group('ip')#通過命名分組引用分組

 

正則表達式—后向引用

當用“()”定義了一個正則表達式分組后,正則引擎就會把匹配的組按照順序進行編號,然后存 入緩存中。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后面對已經匹配過的內容進行引用,這就叫后向引用。

(1)通過索引引用

\數字 \1表示引用第一個分組,\2引用第二個分組,以此類推,\n引用第n個組,而\0則表示引用整個 被匹配的正則表達式本身。

 

交換字符串的位置

import re

s = 'abc.xyz' # 交換.號兩邊的字符串

res = re.sub(r'(.*)\.(.*)', r'\2.\1', s)

print res

>>>xyz.abc

 

(2) (?P=name)通過命名分組名進行引用

(?P=name) 字符P必須是大寫的P,name表示命名分組的分組名

 

(?P<name>)(?P=name) 引用分組的值匹配值必須與第一個分組匹配值相等才能匹配到

例如:

1)    引用前一個分組,前后值相同都是2,故能匹配到

>>> re.match(r'(?P<xst>\d)(?P=xst)','22').groups()

('2',)

>>> re.match(r'(?P<xst>\d)(?P=xst)','22').group()

'22'

2)    引用前一個分組,前后值不相同分別為2和3,故不能匹配到

>>> re.match(r'(?P<xst>\d)(?P=xst)','23').group()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group'

 

正則表達式—前后向斷言

(1)前向肯定斷言與后向肯定斷言

1)    前向肯定斷言的語法:

(?<=pattern) 前向肯定斷言表示你希望匹配的字符串前面是pattern匹配的內容時,才匹配。

2)    后向肯定斷言的語法:

(?=pattern) 后向肯定斷言表示你希望匹配的字符串的后面是pattern匹配的內容時,才匹配

 

3)前后向斷言同時使用

如果在一次匹配過程中,需要同時用到前向肯定斷言和后向肯定斷 言時,那你必須將前向肯定斷言表達式寫在要匹配的正則表達式的前面,而后向肯定斷言表 達式寫在你要匹配的字符串的后面

 

(2) 前向否定斷言與后向否定斷言

1) 前向否定斷言的語法:

(?<!pattern) 前向否定斷言表示你希望匹配的字符串的前面不是pattern匹配的內容時,才匹配.

2) 后向否定斷言的語法:

(?!pattern) 后向否定斷言表示你希望匹配的字符串后面不是pattern匹配的內容時,才匹配。

 

(3)注意

前向肯定(否定)斷言括號中的正則表達式必須是能確定長度的正則表達式,比如\w{3},而不能寫成 \w*或者\w+或者\w?等這種不能確定個數的正則模式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