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中defer的理解--defer、return、返回值之間執行順序


defer可以讀取有名返回值

func c() (i int) {
defer func() { i++ }()
return 1
}

輸出結果是2. 在開頭的時候,我們知道defer是在return調用之后才執行的。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defer代碼塊的作用域仍然在函數之內,結合上面的函數也就是說,defer的作用域仍然在c函數之內。因此defer仍然可以讀取c函數內的變量(如果無法讀取函數內變量,那又如何進行變量清除呢....)。

當執行return 1 之后,i的值就是1. 此時此刻,defer代碼塊開始執行,對i進行自增操作。 因此輸出2.

A. 無名返回值的情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fmt.Println("return:", a()) // 打印結果為 return: 0
}

func a() int {
        var i int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defer2:", i) // 打印結果為 defer: 2
        }()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defer1:", i) // 打印結果為 defer: 1
        }()
        return i
}

  B. 有名返回值的情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fmt.Println("return:", b()) // 打印結果為 return: 2
}

func b() (i int) {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defer2:", i) // 打印結果為 defer: 2
        }()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defer1:", i) // 打印結果為 defer: 1
        }()
        return i // 或者直接 return 效果相同
}

先來假設出結論,幫助大家理解

  1. 多個defer的執行順序為“后進先出”;

  2. defer、return、返回值三者的執行邏輯應該是:return最先執行,return負責將結果寫入返回值中;接着defer開始執行一些收尾工作;最后函數攜帶當前返回值退出。

如何解釋兩種結果的不同:

上面兩段代碼的返回結果之所以不同,其實從上面第2條結論很好理解。 
a()int 函數的返回值沒有被提前聲明,其值來自於其他變量的賦值,而defer中修改的也是其他變量,而非返回值本身,因此函數退出時返回值並沒有被改變。 
b()(i int) 函數的返回值被提前聲明,也就意味着defer中是可以調用到真實返回值的,因此defer在return賦值返回值 i 之后,再一次地修改了 i 的值,最終函數退出后的返回值才會是defer修改過的值。

C.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三個例子,驗證上面的結論: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fmt.Println("c return:", *(c())) // 打印結果為 c return: 2
}

func c() *int {
        var i int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c defer2:", i) // 打印結果為 c defer: 2
        }()
        defer func() {
                i++
                fmt.Println("c defer1:", i) // 打印結果為 c defer: 1
        }()
        return &i
}

  雖然 c()*int 的返回值沒有被提前聲明,但是由於 c()*int 的返回值是指針變量,那么在return將變量 i 的地址賦給返回值后,defer再次修改了 i 在內存中的實際值,因此函數退出時返回值雖然依舊是原來的指針地址,但是其指向的內存實際值已經被成功修改了。 
即,我們假設的結論是正確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