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筆記 01 初識 Kubernetes 新時代的領航者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 Linux雲計算網絡(id: cloud_dev),專注於干貨分享,號內有 10T 書籍和視頻資源,后台回復「1024」即可領取,歡迎大家關注,二維碼文末可以掃。

大明王朝時期,明成祖朱棣為了發展海外貿易和建立自己的聲望,派鄭和七下西洋,創下了這段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2.7 萬人)、時間最久的,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的遠洋航行壯舉。

Kubernetes 這個名字起源於古希臘,是「舵手」的意思,所以它的 Logo 既像一張漁網,又像一個羅盤。如果 Docker 把自己定位為馱着集裝箱在大海上遨游的鯨魚,那么 Kubernetes 就是掌舵大航海時代話語權的舵手,指揮着這條鯨魚按照主人設定的路線巡游。

Kubernetes 脫胎於 Google 老牌的集群管理軟件「Borg」,雖然自誕生至今才三年多(第一個正式版本 Kubernetes 1.0 於 2015 年 7 月才正式發布),但要論其歷史,卻是早已在 Google 內部身經百戰 10 余年,Kubernetes 站在 Borg 這個前輩的肩膀上,吸取了它過去十年間的經驗和教訓,才有了今天的成績。這也是 Docker 火了之后,Google 迫不及待想推 Kubernetes 的原因。

Kubernetes 也常被人們稱為「K8S」,原因是 K 和 S 之間正好有 8 個字母,讀音上也和 8 相似,為了閱讀方便,人們都樂於這么稱呼。

有了 Google 的背書,K8S 一經推出就一鳴驚人,迅速稱霸容器技術領域。

可以說,K8S 是以容器技術為基礎打造的一個雲計算時代的全新分布式系統架構,它的架構設計開放,除了支持 Docker,還支持其他容器技術,比如 Rocket、RKT 等。

Google 的加持,開放的生態,讓它在與其他競爭對手的 博弈中占據上風,輕松拿下容器編排這個市場。

2017年9月,Mesosphere 宣布支持 K8S,接着,10月,Docker 在 DockerCon EU 2017 大會上也宣布擁抱 K8S,至此,K8S 正式霸占容器技術領域,徹底掌控容器技術的未來。

K8S 為了擴大影響力,推出沒多久就加入 OpenStack 陣營,目的是希望 K8S 能被 OpenStack 生態圈所容納,與 KVM 虛擬機一樣成為 OpenStack 平台上的一等公民。

這意味着以容器為代表的應用形態和以虛擬機為代表的系統形態將完美融合於 OpenStack 之上,並與軟件定義網絡和軟件定義存儲一起統治下一代數據中心。

K8S 在雲計算領域刮起了一道強勁之風,但凡跟雲計算相關的公司都無法無視它的存在,錯過它,也許就錯過了未來。我們來看看它從誕生至今的 Google 趨勢(和 Docker Swarm 和 Mesos 進行了對比):

可以看到,K8S 從誕生之初便一路飆升,將對手甩開了十幾條街,未來也將會以火箭的速度保持上升。

目前,除了雲計算相關的公司,很多互聯網公司、甚至傳統企業都在紛紛布局自家的 K8S 產品,可以說,K8S 是當前容器行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作為一個 IT 從業人員,你無法忽視它的存在。誰能比別人領先一步掌握新技術,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了先機。

雖然說,現在學習 K8S 並不是最佳時機,但還不算太晚,就像一句話說的:

學習一門技術最好的時間是 10 年前,其次是現在。

后面我會推一個我學習 K8S 的筆記教程,一方面是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你在看到我的分享的同時,也希望你能動動手指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這樣我的分享也沒有白費。

最后,我這里有一份 《K8S 指南》,這是容器網絡專家倪朋飛利用自己業余時間寫的一本小冊子,質量還是挺不錯的,有需要的后台回復“K8S”。另外需要加群學習的后台回復“加群”。


我的公眾號 「Linux雲計算網絡」(id: cloud_dev) ,號內有 10T 書籍和視頻資源,后台回復 「1024」 即可領取,分享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Linux、網絡、雲計算虛擬化、容器Docker、OpenStack、Kubernetes、工具、SDN、OVS、DPDK、Go、Python、C/C++編程技術等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