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在並發編程中使用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能夠解決絕大多數並發問題。該模式通過平衡生產線程和消費線程的工作能力來提高程序的整體處理數據的速度。

為什么要使用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在線程世界里,生產者就是生產數據的線程,消費者就是消費數據的線程。在多線程開發當中,如果生產者處理速度很快,而消費者處理速度很慢,那么生產者就必須等待消費者處理完,才能繼續生產數據。同樣的道理,如果消費者的處理能力大於生產者,那么消費者就必須等待生產者。為了解決這種生產消費能力不均衡的問題,所以便有了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什么是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生產者消費者模式是通過一個容器來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強耦合問題。生產者和消費者彼此之間不直接通訊,而通過阻塞隊列來進行通訊,所以生產者生產完數據之后不用等待消費者處理,直接扔給阻塞隊列,消費者不找生產者要數據,而是直接從阻塞隊列里取,阻塞隊列就相當於一個緩沖區,平衡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處理能力。

這個阻塞隊列就是用來給生產者和消費者解耦的。縱觀大多數設計模式,都會找一個第三者出來進行解耦,如工廠模式的第三者是工廠類,模板模式的第三者是模板類。在學習一些設計模式的過程中,如果先找到這個模式的第三者,能幫助我們快速熟悉一個設計模式。

其實這種模式做項目寫過很多,比如原生SDK用來做重定向的工具WebLoade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