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HTTP、HTTPS在我們日常開發中是經常會接觸到的。
我們也都知道,一般 Android 應用開發,在請求 API 網絡接口的時候,很多使用的都是 HTTP 協議;使用瀏覽器打開網頁,也是利用 HTTP 協議。看來 HTTP 真是使用廣泛啊,但是,HTTP 是不安全的。利用網絡抓包工具就可以知道傳輸中的內容,一覽無余。比如我經常會使用 Fiddler 來抓包,搜集一些有趣的 API 接口。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保證 HTTP 的安全性呢?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使用 HTTPS 協議。99.9% 的人都知道 HTTPS 會將傳輸的內容進行加密,但是接着問具體加密的過程和步驟,很多人就啞口無言了。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所以今天你就要好好看看這篇的內容了。以后就可以裝個逼,哈哈!
Body
加密類型
先科普一下,加密算法的類型基本上分為了兩種:
- 對稱加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 AES 加密算法;
- 非對稱加密,經常使用到的 RSA 加密算法就是非對稱加密的;
對稱加密的意思就是說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密鑰,然后通過這個密鑰完成加密和解密,這種加密方式速度快,但是安全性不如非對稱加密好。
舉個例子,現在學霸小明這里有一道數學題的答案:123 。他想把答案傳給自己一直暗戀的小紅。所以他們雙方在考試開考前,約定了一把密鑰:456 。那么小明就把答案內容經過密鑰加密,即 123 + 456 = 579 ,將 579 寫在小紙條上扔給小紅。如果此時別人撿到了小紙條,不知道他們是加密傳輸的,看到上面的 579 ,會誤以為答案就是 579 ;如果是小紅撿到了,她拿出密鑰解密,579 - 456 = 123 ,得到了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所謂的對稱加密,加解密效率高,速度快,但是雙方任何一方不小心泄露了密鑰,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知道傳輸內容了。
講完了對稱加密,我們看看啥是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就是有兩把密鑰,公鑰和私鑰。私鑰自己藏着,不告訴任何人;而公鑰可以公開給別人。
經過了上次作弊后,小紅發現了對稱加密如果密鑰泄露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她和小明決定使用非對稱加密。小紅生成了一對公鑰和私鑰,然后把公鑰公開,小明就得到了公鑰。小明拿到公鑰后,把答案經過公鑰加密,然后傳輸給小紅,小紅再利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得到答案結果。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其他人得到傳輸的內容,而他們只有小紅公鑰,是沒有辦法進行解密的,所以也就得不到答案,只有小紅一個人可以解密。
因此,相比較對稱加密而言,非對稱加密安全性更高,但是加解密耗費的時間更長,速度慢。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具體應用我還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所在的公司是做金融支付方面的,所以加解密基本上算是天天見了。
HTTPS
說完加密類型后,我們再來看看 HTTPS 。
我們先來看一個公式:
HTTPS = HTTP + SSL
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HTTPS 和 HTTP 就差在了 SSL 上。所以我們可以猜到,HTTPS 的加密就是在 SSL 中完成的。
所以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搞懂在 SSL 中究竟干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了?
這就要從 CA 證書講起了。CA 證書其實就是數字證書,是由 CA 機構頒發的。至於 CA 機構的權威性,那么是毋庸置疑的,所有人都是信任它的。CA 證書內一般會包含以下內容:
- 證書的頒發機構、版本
- 證書的使用者
- 證書的公鑰
- 證書的有效時間
- 證書的數字簽名 Hash 值和簽名 Hash 算法
- …
正好我們把客戶端如何校驗 CA 證書的步驟說下吧。
CA 證書中的 Hash 值,其實是用證書的私鑰進行加密后的值(證書的私鑰不在 CA 證書中)。然后客戶端得到證書后,利用證書中的公鑰去解密該 Hash 值,得到 Hash-a ;然后再利用證書內的簽名 Hash 算法去生成一個 Hash-b 。最后比較 Hash-a 和 Hash-b 這兩個的值。如果相等,那么證明了該證書是對的,服務端是可以被信任的;如果不相等,那么就說明該證書是錯誤的,可能被篡改了,瀏覽器會給出相關提示,無法建立起 HTTPS 連接。除此之外,還會校驗 CA 證書的有效時間和域名匹配等。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講一下 HTTPS 中的 SSL 握手建立過程,假設現在有客戶端 A 和服務器 B :
- 首先,客戶端 A 訪問服務器 B ,比如我們用瀏覽器打開一個網頁 https://www.baidu.com ,這時,瀏覽器就是客戶端 A ,百度的服務器就是服務器 B 了。這時候客戶端 A 會生成一個隨機數1,把隨機數1 、自己支持的 SSL 版本號以及加密算法等這些信息告訴服務器 B 。
- 服務器 B 知道這些信息后,然后確認一下雙方的加密算法,然后服務端也生成一個隨機數 B ,並將隨機數 B 和 CA 頒發給自己的證書一同返回給客戶端 A 。
- 客戶端 A 得到 CA 證書后,會去校驗該 CA 證書的有效性,校驗方法在上面已經說過了。校驗通過后,客戶端生成一個隨機數3 ,然后用證書中的公鑰加密隨機數3 並傳輸給服務端 B 。
- 服務端 B 得到加密后的隨機數3,然后利用私鑰進行解密,得到真正的隨機數3。
- 最后,客戶端 A 和服務端 B 都有隨機數1、隨機數2、隨機數3,然后雙方利用這三個隨機數生成一個對話密鑰。之后傳輸內容就是利用對話密鑰來進行加解密了。這時就是利用了對稱加密,一般用的都是 AES 算法。
- 客戶端 A 通知服務端 B ,指明后面的通訊用對話密鑰來完成,同時通知服務器 B 客戶端 A 的握手過程結束。
- 服務端 B 通知客戶端 A,指明后面的通訊用對話密鑰來完成,同時通知客戶端 A 服務器 B 的握手過程結束。
- SSL 的握手部分結束,SSL 安全通道的數據通訊開始,客戶端 A 和服務器 B 開始使用相同的對話密鑰進行數據通訊。
到此,SSL 握手過程就講完了。可能上面的流程太過於復雜,我們簡單地來講:
- 客戶端和服務端建立 SSL 握手,客戶端通過 CA 證書來確認服務端的身份;
- 互相傳遞三個隨機數,之后通過這隨機數來生成一個密鑰;
- 互相確認密鑰,然后握手結束;
- 數據通訊開始,都使用同一個對話密鑰來加解密;
我們可以發現,在 HTTPS 加密原理的過程中把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都利用了起來。即利用了非對稱加密安全性高的特點,又利用了對稱加密速度快,效率高的好處。真的是設計得非常精妙,令人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