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uild
,是我們非常常用的命令,它可以啟動編譯,把我們的包和相關的依賴編譯成一個可執行的文件。
usage: go build [-o output] [-i] [build flags] [packages]
go build
的使用比較簡潔,所有的參數都可以忽略,直到只有go build
,這個時候意味着使用當前目錄進行編譯,下面的幾條命令是等價的:
go build
go build .
go build hello.go
以上這三種寫法,都是使用當前目錄編譯的意思。因為我們忽略了packages
,所以自然就使用當前目錄進行編譯了。從這里我們也可以推測出,go build
本質上需要的是一個路徑,讓編譯器可以找到哪些需要編譯的go文件。packages
其實是一個相對路徑,是相對於我們定義的GOROOT
和GOPATH
這兩個環境變量的,所以有了packages
這個參數后,go build
就可以知道哪些需要編譯的go文件了。
go build flysnow.org/tools
這種方式是指定包的方式,這樣會明確地編譯我們這個包。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通配符
go build flysnow.org/tools/...
3個點表示匹配所有字符串,這樣go build
就會編譯tools目錄下的所有包。
講到go build
編譯,不能不提跨平台編譯,Go提供了編譯鏈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任何一個開發平台上,編譯出其他平台的可執行文件。
默認情況下,都是根據我們當前的機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比如你的是Linux 64位,就會生成Linux 64位下的可執行文件,比如我的Mac;可以使用go env查看編譯環境,以下截取重要的部分。
~ go env GOARCH="amd64" GOEXE="" GOHOSTARCH="amd64" GOHOSTOS="darwin" GOOS="darwin" GOROOT="/usr/local/go" GOTOOLDIR="/usr/local/go/pkg/tool/darwin_amd64"
注意里面兩個重要的環境變量GOOS和GOARCH,其中GOOS指的是目標操作系統,它的可用值為:
-
darwin
-
freebsd
-
linux
-
windows
-
android
-
dragonfly
-
netbsd
-
openbsd
-
plan9
-
solaris
一共支持10種操作系統。GOARCH指的是目標處理器的架構,目前支持的有:
-
arm
-
arm64
-
386
-
amd64
-
ppc64
-
ppc64le
-
mips64
-
mips64le
-
s390x
一共支持9種處理器的架構,GOOS和GOARCH組合起來,支持生成的可執行程序種類很多,具體組合參考:
https://golang.org/doc/install/source#environment
如果我們要生成不同平台架構的可執行程序,只要改變這兩個環境變量就可以了,比如要生成Linux 64位的程序,命令如下:
GOOS=linux GOARCH=amd64 go build flysnow.org/hello
前面兩個賦值,是更改環境變量,這樣的好處是只針對本次運行有效,不會更改我們默認的配置。
以上這些用法差不多夠我們用的了,更多關於go build
的用戶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查看:
go help bu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