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配置
要想上網,計算機需要有專門的網絡連接設備,即網絡接口卡或者網卡。網卡按照與計算機主機的連接方式可以分為PCI網卡、ISA網卡及無線網卡(USB網卡)等。在Linux中可以使用命令lspci來查看計算機上所有能檢測到的PCI設備。如果網卡是PCI設備,使用該命令則可以看到關於網卡的信息。
如果網卡是USB設備,則使用命令lsusb
和其他設備不同,Linux不允許用戶將NIC作為文件進行訪問,即/dev目錄下沒有直接關聯NIC的設備節點,但有相應的硬盤和聲卡設備節點。相反,Linux和UNIX通過網絡接口訪問NIC,對每一個識別出的NIC,內核都生成一個網絡接口,並以ifcfg-InternetNameNumber命名,其中InternetName指基本的數據連接技術,Number用來區分檢測出的多個網絡接口卡。
名稱 | 類型 |
---|---|
eth0/ens0/em0 | 以太網 |
lo | 回環接口(虛擬) |
ppp0 | 點到點串口設備 |
tr0 | 令牌環 |
fddi0 | 光纖 |
在Windows下我們可以使用cmd命令切換到控制台,使用ipconfig查看網絡的連接情況或使用ipconfig -all查看網絡連接的詳細信息。在Linux中使用ifconfig查看對應的網絡接口信息。
網絡配置的四種方法
在Linux中配置網絡有四種方式可以實現
1.使用圖形化界面
2.使用字符setup配置或直接使用system-config-network
3.使用命令
4.修改配置文件
其中第2種方法,在CentOS 7中已經失效
使用圖形化界面
該方法類似於Windows中網絡設置,可以通過鼠標實現。以CentOS 7為例,如下圖所示:
使用字符界面
在CentOS 6命令行中輸入setup或system-config-network按Enter鍵即可按要求選擇配置即可。
使用命令
直接使用命令進行網絡配置非常簡單,但只在當前環境下面有效,如想要長久生效需要修改相應的配置文件
修改配置文件
同大多數Linux一樣,CentOS中網卡的配置文件保存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中,以ifcfg-開頭,可使用vi/vim編輯器進行編輯修改,從而實現網絡配置,這也是目前比較推薦的做法。查看網卡文件如下所示:
網絡配置文件中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字段 | 說明 |
---|---|
TYPE | 代表網絡的類型,Ethernet表示以太網 |
BOOTPROTO | 常見的有三種類型none/static/dhcp,分別表示為不使用協議/靜態分配/DHCP |
IPV6INIT | 是否啟用IPV6 |
NAME | 網絡設備的名字 |
UUID | 網絡設備的識別碼 |
ONBOOT | 系統引導時是否激活設備 |
DEVICE | 物理網卡的編號 |
IPADDR | IP地址 |
GATEWAY | 網關地址 |
NETMASK | 子網掩碼 |
DNS1 | DNS服務器地址 |
PREFIX | 子網掩碼的位數 |
HWADDR | 物理網卡的MAC地址 |
PEERDNS | 允許用從DHCP處獲得的DNS覆蓋本地的DNS |
USERCTL | 不允許普通用戶修改網卡 |
修改完網卡配置文件,可以使用命令
CentOS6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CentOS7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使配置生效
DNS配置
如果在Linux中全部用IP進行訪問,則無需要DNS服務器,但IP比較難以記住,所以將域名解析成IP的任務就交給DNS服務器了。在Linux中配置DNS主要有兩種方法:
在網卡中配置DNS服務器中
在配置網卡配置文件時,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增加DNS1和DNS2分別代表主DNS服務器和備用DNS服務器
在resolv.conf增加
其中nameserver 后面的IP則是DNS服務器的IP地址
在DNS服務器配置完成,可以測試是否生效。
本文同步在微信訂閱號上發布,如各位小伙伴們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woaitest,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