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
1.下載安裝包
wget http://fastdl.mongodb.org/linux/mongodb-linux-i686-1.8.2.tgz
下載完成后解壓縮壓縮包
tar zxf mongodb-linux-i686-1.8.2.tgz
2.安裝准備
將MongoDB中移動到在/ usr /本地/服務器/ mongdb文件夾
mv mongodb-linux-i686-1.8.2 /usr/local/mongodb
創建數據庫文件夾與日志文件
mkdir /usr/local/mongodb/data touch /usr/local/mongodb/logs
3.設置開機自啟動
將MongoDB的啟動項目追加入rc.local中保證的MongoDB在服務器開機時啟動
echo "/usr/local/server/mongodb/bin/mongod --db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data –log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logs –logappend --auth –port=27017" >> /etc/rc.local
啟動mongodb
cd到mongodb目錄下的bin文件夾啟動mongodb
//下面這個是需要權限的登錄方式,用戶連接需要用戶名和密碼
/usr/local/server/mongodb/bin/mongod --db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data --log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logs --logappend --auth--port=27017 --fork
//這個是不需要密碼的
/usr/local/server/mongodb/bin/mongod --db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data --logpath=/usr/local/server/mongodb/logs --logappend --port=27017 --fork
5.參數解釋: - dbpath數據庫路徑(數據文件)
- logpath日志文件路徑
- master指定為主機器
- slave指定為從機器
- source指定主機器的IP地址
- pologSize指定日志文件大小不超過64M。因為resync是非常操作量大且耗時,最好通過設置一個足夠大的oplogSize來避免resync(默認的oplog大小是空閑磁盤大小的5%)。
- logappend日志文件末尾添加
- 港口啟用端口號
- fork在后台運行
- 只指定只復制哪一個數據庫
- slavedelay指從復制檢測的時間間隔
-
auth是否需要驗證權限登錄(用戶名和密碼)
- h [ - help]顯示此用法信息
- 版本顯示版本信息
- f [--config] arg配置文件,指定其他選項
- port arg指定端口號
- bind_ip arg本地ip地址綁定偵聽器 -
默認情況下綁定的所有本地ips - v [--verbose]更詳細(包含多次以獲得更多
詳細信息,例如-vvvvv) - dbpath arg(= / data / db /)目錄,用於datafiles指定數據存放目錄
- 安靜靜音輸出靜默模式
- logpath arg文件發送所有輸出而不是stdout指定日志存放目錄
- logappend appnd to logpath而不是覆蓋指定日志是以追加還是以覆蓋的方式寫入日志文件
- fork fork server process以創建子進程的方式運行
- cpu定期顯示cpu和iowait利用周期性的顯示cpu和io的使用情況
- 沒有安全的noauth運行無認證模式運行
- auth運行安全認證模式運行
- objcheck在收貨時檢查客戶數據的有效性檢查客戶端輸入數據的有效性檢查
- quota enable db quota management開始數據庫配額的管理
- quotaFiles arg每個db允許的文件數,需要 - quota規定每個數據庫允許的文件數
- appsrvpath arg babble app服務器的根目錄
- nocursors診斷/調試選項調試診斷選項
- nohints忽略查詢提示忽略查詢命中率
- nohttpinterface禁用http接口關閉http接口,默認是28017
- noscripting disable腳本引擎關閉腳本引擎
- noprealloc禁用數據文件預分配關閉數據庫文件大小預分配
- smallfiles使用較小的默認文件大小使用較小的默認文件大小
- nssize arg(= 16).ns文件大小(以MB為單位)表示新數據庫新數據庫ns文件的默認大小
- diaglog arg 0 = off 1 = W 2 = R 3 = 7 = W +有些讀取提供的方式,是只讀,只寫,還是讀寫都行,還是主要寫+部分的讀模式
- sysinfo打印一些診斷系統信息打印系統診斷信息
- 如果需要升級升級db如果需要就更新數據庫
- 所有dbs修復運行修復修復所有的數據庫
- notablescan不允許表掃描不運行表掃描
- 磁盤同步之間的syncdelay arg(= 60)秒(從不為0)系統同步刷新磁盤的時間,默認是60s
復制選項:
- master master mode主復制模式
- slave slave mode從復制模式
- slave zh_cn source arg:指定master為<server:port>當為從時,指定主的地址和端口
- 只有arg當slave:指定一個數據庫來復制當為從時,指定需要從主復制的單一庫
- pairwith要配對的服務器的arg地址
- 仲裁服務器的仲裁服務器仲裁服務器,在主主中和對中用到
- 如果從屬數據過時,autoresync會自動重新同步自動同步從的數據
- op logSize arg size(以MB為單位)表示操作日志的大小
- opIdMem arg大小限制(以字節為單位)用於內存存儲操作指定存儲操作日志的內存大小
分片選項:
- configsvr聲明這是一個集群的配置數據庫指定shard中的配置服務器
- shardsvr聲明這是一個群集指定shard服務器的分片數據庫
6.進入數據庫的CLI管理界面
CD到MongoDB的目錄下的箱文件夾,執行命令./mongo
運行如下:
[root@namenode mongodb]# ./bin/mongo MongoDB shell version: 1.8.2 connecting to: test > use test; switched to db test
若數據庫出現如不能連上,則是一個數據目錄下的mongod.lock文件的問題,可以用如下的修復的命令,
mongod --repair
卸載
停止服務:
sudo service mongod stop
2.刪除軟件包:
sudo yum erase $(rpm -qa | grep mongodb-org)
3.刪除數據和日志目錄:
sudo rm -r /var/log/mongodb sudo rm -r /var/lib/mongo
作者:
鏈接:https://www.imooc.com/article/14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