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背鍋”場景?
線上出了問題,首先第一想到的是測試人員沒測好,進而出現了以下追責的對話:
1、為什么這么淺顯的bug沒發現?
2、這個bug這么嚴重,你怎么不提出來呢?
我提了的,但XX說不影響不改/XX說不影響延期了……
那為什么你沒找我確認?
3、這么嚴重的bug,你都沒發現?
無意間出現過,但后面無法復現,就沒提……
4、這個兼容性問題怎么沒發現,沒測試嗎?
需求沒說要做瀏覽器兼容,且時間不夠。
那為什么你報告里面怎么沒有寫出來?
... ...
如何避免“背鍋”?
1、過硬的專業技能--讓自己具備不可替代性
——必備的測試技能
必備的測試技能包括測試流程、bug管理流程、計划/用例/報告編寫、linux、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知識、相關測試工具使用等;並學會定位問題、分析問題
——測試童鞋要比產品懂開發
盡可能了解開發代碼實現邏輯,可以先從項目環境、項目的數據庫表結構、接口了解;欲速不達,后期,可以學習一門編程語言進階自動化測試;
可以提要求給開發團隊,要他們花幾個小時講解下代碼設計及結構,但可能開發會拒絕“沒必要講,講了你們也聽不懂”,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們測試負責人說話有分量、不講不行;
不排除開發講的比較空洞,我們也難以理解,所以最好自行整理一些問題問他,例如可以問開發對於一些異常情況如何處理,這樣有益於測試團隊更好地設計測試用例,同時也可把一些需求不清楚的在開發過程中討論清楚,不需等到提測再做確認
——測試童鞋要比開發懂產品
了解產品業務的每個實現細節,任何模棱兩可的都必須跟產品得到唯一確認,這樣我們在跟開發溝通的時候才能更好做到有理有據;最好是保證開發、測試、產品三方的理解一致
2、推動良好的流程管理
——項目開發流程
了解整體項目開發流程,測試負責人要及時溝通項目負責人推動項目開發周期,主要一個是提前避免測試時間被開發周期、產品頻繁改需求而壓縮
任何需求的變更都必須有文檔歸檔,並確保測試、開發理解一致
——測試流程
熟悉測試流程,除了個人能力提升之外,對於測試團隊的能力不一,測試負責人最好組織對於用例進行評審,確保用例覆蓋完整性;
進行預測環節(避免開發不自測),預測不通過直接打回開發修改,這樣不需浪費多余的測試成本;
且測試過程測試人員需做好測試歸檔包括測試用例,測試報告,bug等
——bug管理流程
要催着開發改bug,如果發現提交的bug2天都沒改,直接在項目群@開發提醒;
開發修改bug狀態時最好要開發添加備注,這樣有利於測試人員的bug跟進,特別是對於拒絕bug、延期bug、無法重現bug要清楚怎么跟進;
影響上線的bug一定要整理給測試/項目負責人進行拍板確認,除了在每天的工作匯報中提及;最終的測試報告也必須整理到位
——提測發布流程
避免開發頻繁提交測試版本,等每一輪測試完畢才接收提測任務
3、必要的個人素質
——責任心,時刻以解決問題為第一要務
測試案例未覆蓋完整,那只能測試自己背鍋了;
測試案例有覆蓋,但是測試步驟非常規或環境原因未測試到,這里的鍋可以嘗試甩出去,這里需要有一個說話有分量的測試老大,說明這種測試情況難以預料,但會總結反思到下一次的版本測試中;
不是案例覆蓋問題,盡可能配合開發復現測試,不是自己的問題不主動攻擊開發組或產品
——溝通能力
溝通時把問題梳理好,然后再闡述問題;
凡事跟產品、開發口頭溝通確認的事情,必須QQ溝通或郵件留存證據;
測試人員每天發日報時及時匯報項目風險(阻斷問題、測試難點、與開發溝通難點等)給測試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如果測試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沒有反應,那可能他沒看到,一定要當面溝通確認;
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相信“鍋”就離你遠了,如果還甩不開“鍋”,那估計只能辭職了~~~
~~更多關於“背鍋”的經歷及“甩鍋”的建議歡迎大家留言,也歡迎右上角加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