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Android守護進程(底層服務)【轉】


本文轉載自:https://blog.csdn.net/myfriend0/article/details/80016739

創建Android守護進程(底層服務)

前言

Android底層服務,即運行在 linux 下的進程,是 Android 系統運行的基礎,完成 Android 或者說計算機最基本的功能。比如連接服務(包括 WIFI,BT 等等);比如 Android 的 adb 功能;比如存儲監控等等。沒有這些底層服務,上層也就沒有了對應的功能。

Android 底層服務往往是常駐內存,時刻運行完成任務。底層服務進程,往往具有更多的權限,可能和驅動通信,可能和 linux 內核通信,可能需要操作系統核心運行文件以及節點等等。所以,底層服務,可以幫你完成更多計算機基本功能。

本文所使用的 AOSP 是基於 Android 8.1。閱讀文本需要對 Android 的架構、編譯系統、AOSP工程和 SeAndroid 有基本認識。

創建守護進程

創建目錄編寫代碼

創建目錄

我們在 Android 系統通用守護進程目錄下創建我們的守護進程,當然你也可以在其它目錄下放置你的守護進程。

/system/core/
  • 1

在上面的目錄下,創建守護進程的文件夾 nativeservice,那么,我們的守護進程就存在如下目錄,下文中稱簡稱目錄代表如下目錄。

/system/core/nativeservice/
  • 1

編寫代碼

在目錄中創建主代碼文件 native_main.cpp。另外,我們需要編譯,那么就需要 mk 文件,創建一個 Android.mk 文件。這時,目錄架構就是如下這個樣子

這里寫圖片描述

編寫Android.mk

我在代碼中盡可能的注釋清楚重要語句的作用,讀者如果對 Android AOSP 編譯不了解的,可以查閱更多 mk 語法的資料學習。

# Copyright 2013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 當前路徑 LOCAL_PATH := $(call my-dir) #清除歷史變量 include $(CLEAR_VARS) ### nativeservice ### #待編譯的源碼文件 LOCAL_SRC_FILES := \ native_main.cpp \ common_c_includes := \ bionic \ system/core/include/sysutils \ #引用一些函數庫 common_shared_libraries := \ libsysutils \ libcutils \ liblog \ libutils \ libbinder \ libbase LOCAL_C_INCLUDES := \ $(common_c_includes) #守護進程的名字 LOCAL_MODULE := nativeservice LOCAL_CFLAGS := -Wall -Wno-unused-parameter -Werror LOCAL_SHARED_LIBRARIES := \ $(common_shared_libraries) LOCAL_MODULE_TAGS := optional #編譯守護進程,也就是可執行文件 #編譯后,在/system/bin/ 下,變多了 nativeservice 可執行文件。 include $(BUILD_EXECUTAB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編寫native_main.cpp

在 Linux 中,一個開機啟動的服務,執行完后會自動退出,而我們是守護進程,那么就需要一直運行。讓程序一直運行有很多種方法。在 native_main.cpp 中貼出了三種方式,它們分別是 epoll,有名管道(FIFO)和循環。

epoll 的方式是 Android 系統比較常見的方式,系統的電池狀態變化、USB 接口狀態變化等守護進程便是通過 epoll 的方式,實時鑒定並讀取新狀態。

有名管道,在 IPC 通信中比較簡單、便捷,適合輕量級任務。

循環,這個是最老套的方式。

三種方式在 native_main.cpp 都貼出來了,本文側重使用有名管道(FIFO)的方式,鑒於篇幅過長,其它方式就一筆帶過了,如果讀者對 epoll 等較為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更多資料學習。

下面是 native_main.cpp 的代碼,請認真看注釋哦。

// // Created familyyuan user on 18-4-20. //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utils/log.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android-base/logg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cutils/uevent.h> #include <sys/ioctl.h> #define MAX_EPOLL_EVENTS 40 //epoll方式的 epoll fd static int epollfd; //FIFO 方式的 fd static int fifo_fd; //epoll方式的 uevent fd static int uevent_fd; #define BUFFER_SIZE PIPE_BUF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LOGD("native_service start"); // // 1、epoll 的方式, // 監聽一個 socket,如果 socket 被連接,便激活程序讀取數據。 // Android 驅動和用戶態程序較多使用這種方式交互。 // /* int eventct = 5;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eventct]; struct epoll_event ev; uevent_fd = uevent_open_socket(64*1024, true); //創建 epoll 通道,監聽 socket fd epollfd = epoll_create(MAX_EPOLL_EVENTS); if (epollfd == -1)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create failed"); } else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create success"); } // fcntl(uevent_fd, F_SETFL, O_NONBLOCK);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uevent_fd; //注冊 epoll fd if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uevent_fd, &ev) == -1)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ctl failed"); } else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ctl success"); } while(1){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 running"); int nevents = 0; // 監聽 socket 端口 nevents = epoll_wait(epollfd, events, eventct, 100000); if (nevents == -1 || nevents == 0)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wait failed"); } else { SLOGD("native_service epoll_wait success"); }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DEL, uevent_fd, &ev); } close(uevent_fd); */ // // 2、 FIFO 的方式, // 在/mnt/下創建一個名為 nativeservice 的管道, // 監聽管道的數據變化,如果有數據寫入管道,便讀取數據。 // int res; int bytes = 0; char buffer[BUFFER_SIZE + 1]; // 創建 FIFO res = mkfifo("/mnt/nativeservice", 0777); if (res != 0){ SLOGD("native_service create fifo exist or failed"); } else{ SLOGD("native_service create fifo success"); } // 以阻塞的方式打開 FIFO,知道管道有數據寫入,激活程序,往下執行 fifo_fd = TEMP_FAILURE_RETRY(open("/mnt/nativeservice",O_RDONLY)); if (fifo_fd < 0) { SLOGD("native_service open failed"); } else { SLOGD("native_service open success"); } if (fifo_fd != -1){ while(1){ //讀取管道數據,如果沒有數據,阻塞等待數據被寫入,激活 res = read(fifo_fd, buffer, BUFFER_SIZE); bytes += res; SLOGD("native_service result=%s", buffer); } } else { SLOGD("native_service open failed"); } //關閉管道資源。 close(fifo_fd); // // 3、循環的方式 // 這種方式代碼最簡單,但是耗資源,沒有實時性。 // 一個死循環,每隔 5 秒運行一次 // /* while(1){ SLOGD("native_service runnig"); sleep(5); SLOGD("native_service wake"); } */ SLOGD("native_service die");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推進編譯系統

編寫好 Android.mk 和 native_main.cpp 后,可以通過單邊命令 “mmm system/core/nativeservice” 編譯我們的守護進程了。但是此時用 make 編譯整個 AOSP 時,卻不會編譯我們的 nativeservice。因此,需要告訴編譯系統,編譯工程時,同時編譯 nativeservice。修改如下

這里寫圖片描述

在 /build/make/target/product/core.mk 文件添加 nativeservice,當然不限制添加在這個文件,很多廠商的工程,也會增加自己的 PRODUCT_PACKAGES 配置 mk 文件。

配置開機啟動

至此,編譯整個工程,守護進程也可以被編譯了,這個時候,刷到手機是否就可以運行了呢?不會的,我們還需要讓守護進程在手機開機的時候運行起來,且運行中進程死掉的話,也需要重新啟動守護進程。方法如下

在 system/core/rootdir/init.rc 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service healthd /system/bin/healthd
    class core
    critical
    group root system wakelock
#我們的代碼開始 service nativeservice /system/bin/nativeservice class main #main類,屬於main的服務會開機被運行,且死掉會重啟 group system #屬於 system 組 #user system #以system用戶啟動,不設置以root用戶啟動 seclabel u:r:nativeservice:s0 #SeAndroid SContext,domain是nativeservice restorecon nativeservice #我們的代碼結束 service console /system/bin/s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讀者可以查看 AOSP 中 system/core/init/README.md 文件了解 init.rc 的語法和配置方法。對於 class core 等不同類別的區別,讀者可以閱讀《Android加密之全盤加密》相關的闡述。

配置SeAndroid

至此,編譯整個工程,守護進程也可以被編譯了,也配置了開機自啟動。這個時候,刷到手機是否就可以運行守護進程了呢?不可以,我們知道 Android 繼用了 SeLinux 安全機制,同時發展出 SeAndroid 機制,所有文件和進程都需要配置 SeAndroid 才能有權限。因此,如果沒有給守護進程以及守護進程需要操作的目錄和文件賦予權限,都會被 SeAndroid 過濾或禁止。

由於 QCOM 和 Mediatek 的不同,在相關文件的放置路徑會不同,但是方法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平台,找到對應的路徑下的文件就可以了。本文以 MTK 平台的為例。

1、在 device/mediatek/sepolicy/basic/non_plat/file_contexts 中添加如下代碼

/system/bin/nativeservice                  u:object_r:nativeservice_exec:s0
  • 1

2、在 device/mediatek/sepolicy/basic/non_plat/ 中添加 nativeservice.te 文件,文件內容如下

#守護進程 domain 為 nativeservice type nativeservice, domain; typeattribute nativeservice coredomain; type nativeservice_exec, exec_type, file_type; init_daemon_domain(nativeservice) #allow nativeservice self:netlink_kobject_uevent_socket create_socket_perms_no_ioctl; #allow nativeservice tmpfs:file { getattr open read write ioctl create }; #允許 nativeservice 在mnt目錄讀寫管道文件 allow nativeservice tmpfs:fifo_file rw_file_perms; #允許 nativeservice 在mnt目錄創建管道文件 allow nativeservice tmpfs:fifo_file create_file_perms; #允許 nativeservice 在mnt目錄讀寫 allow nativeservice tmpfs:dir rw_dir_perms; #允許 nativeservice 在mnt目錄創建目錄 allow nativeservice tmpfs:dir create_dir_perm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刷機驗證

至此,需要編譯整個 AOSP 工程,當然,如果有編譯過,只需要增量編譯即可,很快就可以編譯完成。

1、刷機后在手機的 /system/bin/nativeservie 目錄下能看到守護進程;

這里寫圖片描述

2、看一下 SeAndroid 的 SContext

這里寫圖片描述

3、看一下 FIFO 管道文件

這里寫圖片描述

4、prwx 前面的 p 代表是一個管道文件

這里寫圖片描述

5、管道文件 SeAndroid 的 tcontext

這里寫圖片描述

6、守護進程啟動,啟動后打開管道,等待管道數據寫入。由於守護進程比抓 log 的工具啟動還早,因此,開機時前面的 log 無法抓取,如下 log 是手動 kill 掉守護進程打印的 log

這里寫圖片描述

7、通過終端給管道寫入數據

這里寫圖片描述

8、守護進程激活,讀取數據

這里寫圖片描述

總結

Android 守護進程可以做很多上層無法完成的功能,但是,為了安全,要運用好 SeAndroid,以最小能力的原則去配置安全權限。創建守護進程,要編寫對應代碼,配置 rc 文件,配置 SeAndroid。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s://blog.csdn.net/myfriend0/article/details/80016739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