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剛剛在使用splice()方法,發現這個方法返回的是刪除后的數組元素,如果要獲取刪除指定元素后的數組,直接調用原來的數組即可!因為splice()會改變原來數組!之前對splice()方法一直不熟悉,寫個隨筆記錄一下。
官方說明:
二、定義和用法
splice() 方法向/從數組中添加/刪除項目,然后返回被刪除的項目。
注意:該方法會改變原始數組。
三、語法
arrayObject.splice(index,howmany,item1,.....,itemX)
參數 | 描述 |
---|---|
index | 必需。整數,規定添加/刪除項目的位置,使用負數可從數組結尾處規定位置 |
howmany | 必需。要刪除的項目數量。如果設置為 0,則不會刪除項目。 |
item1...itemX | 可選。向數組添加的新項目。 |
例子1:
var arr = [1,2,3,4] console.log(arr.splice(1,1));//[2] console.log(arr);//[1,3,4]
結果:
[2] [1,3,4]
解析:splice()刪除指定元素后返回被刪除的元素。而該方法作用在arr數組上,所以原來的數組也被改變,變成[1,3,4].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結果.
最后附上和splice相似的方法:slice
四、slice
定義:slice() 方法可從已有的數組中返回選定的元素。
使用方法: arr.slice(start,end); //start為初始位置,end為結尾位置,返回的結果是從start到end
(不取)的新數組
arr.slice(start); //選取從start開始直至最后一個元素
例子:
var arr1 = [1,2,3,4]; console.log(arr1.slice(1)); //[2, 3, 4] console.log(arr1.slice(1,2));//[2] console.log(arr1);//[1,2,3,4]
解析: arr1.slice(1)沒有指定結尾位置,則默認選取至最后一個元素(注:最后一個元素會被選)
arr1.slice(1,2) 指定從1開始選取,到2結束,但是不選擇2
和splice()不一樣,slice()執行后原數組並未發生改變
如果想要查看更多字符串操作方法,可以看
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