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PM包制作
1、資源准備
准備一台RHEL7/CentOS7系統的虛擬機,及相應需要打包進入rpm包的腳本文件。
具體信息如下:
所需資源 |
名稱 |
虛擬機 |
CentOS7.2 x86_64 |
RPM中包含的文件 |
cmigs cmops autocheck.sh bond-for-7.sh cw_RHEL_Check_cm-v.5.0.sh Examine.sh prochapawdexecute.sh prochapawd.sh README7 rootmianmiexecute.sh rootmianmi.sh safety-scripts-7.v1.5.sh yum-config-for-7.sh |
2、資源上傳
- 將需要制作成rpm包的文件(腳本,文本文件等)上傳至虛擬機上
3、RPM制作
- 軟件包安裝
- 添加軟件包制作用戶,更改軟件包屬組屬者,切換至rpmuser用戶
- 生成rpm制作目錄結構
- 將所有文件生成tar包
- 編寫spec文件
- 編寫rpmmacros文件
- 創建rpm包
- 查看生成rpm的情況
此處使用的basic-scripts-1.1.x86_64.rpm同上一步basic-scripts-1.0.x86_64.rpm,名字更改了
- 使用root用戶安裝生成的軟件包
二、kickstart文件制作
1、參照手動安裝系統后生成的anaconda-ks.cfg
- 掛載需要定制的系統版本的光盤,按討論后的方案安裝虛擬機
- 復制安裝后的系統中/root/anaconda-ks.cfg文件
- 修改相應內容,滿足定制的需求
auth --enableshadow --passalgo=sha512 |
系統認證方式為隱藏密碼,使用sha512加密 |
cdrom |
以本地CD-ROM為源安裝系統 |
graphical |
在圖形模式下進行kickstart方式安裝 |
firstboot --enable |
在系統第一次啟動時啟用“設置代理” |
ignoredisk --only-use=sda |
格式化、分區僅使用sda |
keyboard --vckeymap=us --xlayouts=us |
鍵盤布局為us |
lang en_US.UTF-8 |
字符編碼使用美式英語,UTF-8編碼格式 |
selinux --disabled |
不啟用selinux |
firewalld --disabled |
不啟用防火牆 |
reboot |
系統安裝成功后自動重啟系統 |
network --hostname=localhost |
配置網絡信息,指定系統安裝后主機名 |
rootpw --iscrypted … |
設定root密碼,以加密后的字符顯示 |
timezone Asia/Shanghai |
設定時區為上海 |
bootloader --append "crashkernel=auto" --location=mbr --boot-drive=sda |
設定boot loader安裝選項,指定內核參數,設定引導的位置 |
clearpart --all --initlabel --drives=sda |
刪除指定驅動器sda上的分區,初始化磁盤卷標為系統架構的默認卷標 |
part |
biosboot |
--fstype=“biosboot” |
--ondisk=sda |
--size=1 |
|
標准分區 |
掛載目錄 |
文件系統格式 |
使用的磁盤 |
大小 |
|
part |
pv.402 |
--fstype=“lvmpv” |
--ondisk=sda |
--size=1 |
--grow |
標准分區 |
pv名稱 |
文件系統格式 |
使用的磁盤 |
大小 |
使用所有剩余空間 |
volgroup |
vgroot |
--pesize=4096 |
pv.402 |
|
|
卷組 |
vg名稱 |
PE大小,但未為KB |
使用的PV |
|
|
logvol |
/ |
--fstype=“xfs” |
--size=51200 |
--name=lv_root |
--vgname=vgroot |
邏輯卷 |
掛載目錄 |
文件系統格式 |
文件系統大小 |
LV名稱 |
使用的VG |
指定需要安裝的軟件包:
@base:指安裝相應的軟件包組
java:安裝對應的軟件包,系統安裝過程中會自動將軟件包的依賴解決
系統安裝定制內容:
1) 增加mcb,monitorgrp組,指定gid分別為2000,1500;
2) 增加用戶mcbadm、monitor,指定uid分別為2000、1500,設定初始組分別為mcb、monitorgrp;
3) 將目錄/monitor的屬者屬組分別設定為mcbadm,mcb;
4) 更改用戶mcbadm、monitor的密碼;
5) 定制root用戶登錄后的顯示的banner信息;
三、生成自定義光盤
1、定制光盤安裝菜單
- 掛載光盤
- 復制文件
注意必須將rhel-mount文件夾下所有文件復制,包括隱藏文件.discinfo和.treeinfo
- 更改isolinux/isolinux.cfg內容
光盤菜單定制內容:
1) menu label ^Install a APP Server:在系統安裝菜單界面新增條目:Install a APP Server
2) menu default:設置該項為默認選擇項
3) inst.stage2=hd:LABEL=RHEL7.4:指定label,在最后使用命令創建光盤時需要用到
4) inst.ks=cdrom:/app-ks.cfg:指定ks.cfg文件為光盤一級目錄下app-ks.cfg
- 更改EFI/BOOT/grub.cfg內容
更改內容:
1) inst.ks=cdrom:/app-ks.cfg:指定UEFI安裝模式下ks文件位置
2) inst.stage2=hd:LABEL=RHEL7.4:指定LABEL為RHEL7.4,同上一步LABEL
- 將制作好的rpm包放入Packages中
- 查找repodata文件夾下的comops文件
- 重新生成repodata文件夾
- 生成定制光盤
光盤制作完成
四、自動安裝光盤驗證
1、安裝界面
- 菜單界面
- 安裝界面
2、系統界面
- root登錄
- basic-scripts軟件包安裝
- mcbadm,monitor用戶
至此,定制光盤安裝驗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