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6.7)形位公差-基本規則 Basic Rules


本章目的:述說形位公差的基本規則

 

1.代表規則的修正符號與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舉例:

 

2  有關術語  

 為了明確線性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之間關系,對尺寸術語將作進一步論述與定義。

//無需強記,但希望現有一個概念。

2.1  局部實際尺寸 

— 在實際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兩對應點之間測得的距離。   

 特點:一個合格零件有無數個。

2.2  作用尺寸 

A  體外作用尺寸

 — 在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內表面(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軸) ,或與實際外表面(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孔)的直徑或寬度。

B  體內作用尺寸

 —  在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內表面(孔) 體內相接的最小理想面(軸) ,或與實際外表面(軸)體內相接的最大理想面(孔)的直徑或寬度。 

 

2.3  最大實體狀態(MMC)和最大實體尺寸(MMS)

 

2.4  最小實體狀態(LMC)和最小實體尺寸(LMS)

 

2.5  最大實體實效狀態(MMVC)和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

 

2.6  最小實體實效狀態(LMVC)和最小實體實效尺寸(LMVS)

 

2.7  邊界 — 由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

 

2.8 附加記憶圖

//作者是沒有強行記住╮(╯▽╰)╭,比起記住這個,作者覺得更加應該先記住各種原則應用的范圍。再理解原則含義的情況下記住這些定義。

 

3.獨立原則 Regardless of feature size (RFS )

圖樣上給定的每一個尺寸和形狀、位置要求均是獨立的,應分別滿足要求,兩者無關。

GM(美國)新標准與ISO、我國GB標准統一,將獨立原則作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關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獨立原則在圖樣的形位公差框格中沒有任何關於公差原則的附加符號(圖73)。

//因為是基本最常用的原則,寫在第一個。

采用獨立原則要素的形位誤差值,測量時需用通用量儀測出具體數值,以判斷其合格與否。

 

3.1舊標准的S符號

 

4.關聯要求/關聯要求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

4.1包容原則

---是最大實體原則 MMC 的一種特殊形式, 最大實體原則應用中形位公差為 0 時,即為包容原則。

//這是最簡單的解釋,作者記得就是這句話,當然如果想看基體的解釋如下。通常用於軸孔裝配的直線度。

 

4.2最大實體原則MMC

//如果看不懂原則解釋,作者建議去看看示例,最大實體原則和最小實體原則關鍵在於補償公差的問題。實例的計算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用基准加最大實體原則符號時要慎重,會有多重補償等衍生問題。

實話實話,作者對最大實體原則也是分析到補償被測要素,明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放寬公差(后面坐着有寫這樣的章節)。但二次補償到基准,作者沒有去分析實例,不明白這樣做的本質是什么。所以讀者有興趣,最好去找實例自己分析一下極限情況,弄清查為什么可以這么干。那么就能自己去標注這些二次補償,而不是被原圖紙弄的暈頭轉向。

 

 

 

4.3最小實體原則LMC

 

5.實體原則的運用(重要)

//這些才是選用形位公差原則的最初應該記的東西。

1)最大實體原則MMC(Maximum Material Condition): 
為解決裝配問題,檢具檢測應考慮使用MMC。


 2)最小實體原則LMC(Least Material Condition):
為確保接觸面積,最小壁厚時應考慮使用LMC。


3)與實體尺寸無關原則RFS(Regardless of Feature): 
為控制中心點,中心軸及中心平面時,應考慮使用RFS。


4)包容原則(Envelope Principle):
尺寸公差即可滿足形狀控制的尺寸形體,應考慮使用包容原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