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設計


 主要講解,軟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中,數據庫的設計。

一、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

(1)數據庫規划

(2)需求描述和分析

(3)數據庫與應用程序設計

(4)數據庫設計實現

(5)測試

(6)運行維護

二、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新奧爾良法”

(1)用戶需求分析

(2)概念結構設計

(3)邏輯結構設計

(4)物理結構設計

(5)數據庫實施階段

(6)數據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三、概念結構設計

最著名、最常用的方法是 P.P.S Chen 於1976年提出的 實體-聯系方法,簡稱 E-R方法。

采用 E-R模型將現實世界的信息結構統一有實體、屬性,以及實體之間的聯系來描述。

和具體的實現技術不相關,還是從待設計開發的軟件的業務需求、功能,出發,描述清楚,有哪些實體、實體與實體間的關系

四、邏輯結構設計

在概念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模型設計,可以是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

我們這里主要介紹如何在全局 E-R 圖基礎上進行關系模型的邏輯結構設計。

本階段主要工作步驟:

(1)確定數據模型

(2)將 E-R 圖轉換成為指定的數據模型

(3)確定完整性約束和確定用戶視圖

 

五、物理結構設計

 選擇一款具體的數據庫廠商,提供的 DBMS。

 

 附注:一些理論基礎

(1)數據模型

(2)數據庫范式、規范化理論

(3)模式分解

 

Donate捐贈

如果我的文章幫助了你,可以贊賞我 1 元,讓我繼續寫出更好的內容)

   

  (微信)                                        (支付寶)

微信/支付寶 掃一掃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