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邊界值法
1、 應用場合:有數據輸入的地方,一般使用邊界值,常常和等價類划分法配合使用
2、 如何使用?
1)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的分界點是邊界值(最小值,最大值)
2)次邊界值:邊界值兩邊的點叫次邊界值
A、最小次邊界:
a、有效最小次邊界
b、無效最大次邊界
B、最大次邊界:
a、有效最大次邊界
b、無效最大次邊界
注意:實際工作中如果時間緊張,優先測邊界值(最大值,最小值),並不是只有數字才有邊界值,如果是字符的話你需要考慮一下輸入長度上的邊界。
3、 說明:邊界值數據本質就是屬於某個等價類的范疇,要求必須測試,實際上是一種冗余,但是由於邊界值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所以為了更好的軟件質量,適當的冗余可以接受。
二、 等價類划分+邊界值綜合應用
案例:信息注冊---注冊功能
步驟1:分別分析每個控件的等價類+邊界值,然后填寫《數據分析表》
步驟2:分析,形成測試思路,編寫《測試用例》
1) 有效數據(有效等價類+有效邊界值)的測試思路
優化---在一條用例中盡可能多的測試不同控件的1個有效數據(不同控件的有效數據可以組合起來測)
效果:在測試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減小測試用例的數量,從而提高測試效率
2) 無效數據(無效等價類+無效邊界值)的測試思路:單獨測
1條用例只測試1個控件的1個無效數據,不同控件的無效數據開始時不能夠組合---這樣可以避免屏蔽現象發生
屏蔽現象:前面控件彈出錯誤提示后,后面控件的錯誤提示就不彈出了
3) 最后--強化
測試:適當的對無效數據的組合測試(補充測試)
A) 多個控件的無效組合測試
B) 一個控件的多個無效數據組合起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