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AI平台張文傑:構建一站式機器學習服務平台


歡迎大家前往騰訊雲+社區,獲取更多騰訊海量技術實踐干貨哦~

5月24日,以“無界數據無限智能”為主題的騰訊“雲+未來”峰會AI大數據分論壇在廣州拉開帷幕。此次分論壇上,騰訊雲針對AI大數據技術的實現與應用,正式對外公布了一站式機器學習服務平台——智能鈦機器學習。

騰訊雲AI平台總經理張文傑發表演講

關於為何起名為“智能鈦”,騰訊雲AI平台總經理張文傑解釋道,鈦有很多優點,被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騰訊雲希望自身的產品也能像鈦幫助航空航天領域一樣,解決AI開發者的問題,同時幫助開發者打造穩定、可靠的機器學習開發生態環境。

基於以上訴求,在面對非算法人員、AI算法工程師和AI算法專家等不同層次的用戶群體時,智能鈦機器學習相應的提供多產品形態和差異化機器學習能力,打造了智能鈦機器自學習平台(TI Self-Learning)、智能鈦一站式機器學習(TI One)、智能鈦機器學習加速器(TI Accelerator)三大機器學習智能平台,構建完整的開發者生態。

TI機器學習平台

TI Self-Learning:降低AI學習門檻,打造數據優化“智囊團”

對於一些非AI專業的人士,或是有AI相關需求的業務團隊:有數據、有業務場景,但卻不懂算法。基於以上人群需求,騰訊雲發布了智能鈦機器自學習平台(TI Self-Learning)。

智能鈦機器自學習平台是一個不需要算法知識的平台,騰訊雲通過自研的自學習及自動調參技術,讓平台能夠利用Hyper Learning、Learning2learn等方式自動進行調參,無需人工調參,並為用戶提供多個場景選擇,具有自動建模能力。同時在模型的選擇、定制上,智能鈦機器自學習平台通過遷移學習等能力,能夠自主進行優化處理,提供優質服務並優於業界效果,並且模型結果更加簡單,易於部署。對於非AI專業用戶群體來說,智能鈦機器自學習平台相當於一個在線“智囊團”,讓用戶無需算法經驗,便能基於特點場景數據生成模型,真正降低機器學習平台門檻。

TI One:盡享一站式服務體驗

雖然AI技術在目前屬於高人氣產品,但其龐大的智能系統理論與系統操作難度,還是讓許多缺乏相應模型構建能力的人,難以快速入門機器學習,這時騰訊雲的智能鈦一站式機器學習平台(TI One)價值得以顯現。

相對於自建模型,智能鈦一站式機器學習平台在操作上,對數據中的各元素可以進行可視化拖拽,自由繪制任務流,讓大數據、小模型在其中融合靈動,同時在運行模式上為獲取優質參數,平台支持並發、串行、周期調度等多重運行模式,讓平台運行更加靈活多樣。基於學習框架,小到Python,大到當紅的Spark、Tensorflow、xgBoost(DMLC),以及自研Mariana和Angel,智能鈦一站式機器學習平台支持10多種機器學習框架,同時自身帶有100+的機器學習算法,能夠隨時滿足用戶所需。借助強大的Python/Spark,集結流行的可視化效果,數據可以直接懸浮呈現,用戶可以免點擊,對於模型優劣一眼立斷。同時一站式機器學習平台還面向算法工程師,支持工程分享、協同調試、任務收藏復用,讓智慧凝結在一起,為AI技術創造更多價值提供可能。

TI Accelerator:以“極速”為核心,構建業界領先的資源調度能力

在為AI技術學習提供低門檻的同時,針對AI算法專家、專業算法團隊等精英群體,騰訊雲還推出了以“極速”為核心要素的智能鈦機器學習加速器(TI Accelerator)。通過計算集群分配、優化框架選擇和數據傳輸壓縮三方面進行實現,以打造業界領先的資源調度能力。

在框架選擇上,加速器可以一鍵構建分布式Tensorflow框架,封裝主流CNN、DNN、LSTM等模型的分布式訓練版本,同時基於Tensorflow框架的極致性能優化,加速器可以為用戶提供比原生框架更好的單機或多機多卡性能,並在近期還將支持caffe、MXNet等主流AI開發框架,提供多框架選擇。面對如此復雜的數據框架結構,加速器提供專門的簡潔命令行操作界面,以符合AI開發人員使用習慣,同時相比較其他同行業的低成本,讓智能鈦機器學習加速器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這里寫圖片描述 在“極速”領域,騰訊雲聯合四維圖新助力交通領域,通過智能鈦機器學習平台的搭建,系統從最初5天可訓練800萬+張圖片到現今的6.5小時,在基於1.4億km行車軌跡和200+維度特征分析上,從40小時下降至3.8小時即可完成,智能鈦機器學習的“極速”體驗可見一斑。

正如騰訊雲AI平台總經理張文傑所說,騰訊智能鈦是一款基於騰訊雲強大計算力構建的一站式機器學習平台。該系列產品集合了騰訊雲、騰訊TEG、AI Lab和優圖實驗室等人工智能能力,以多產品形式提供差異化的機器學習能力,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開發者生態,幫助開發者從繁重的機器學習工作中解放。

作為騰訊科技的平台,從提出“AI即服務”到“助力行業構建超級大腦”,騰訊雲不斷助力AI技術的落地實現。相信在未來,以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能力為驅動,騰訊雲將不斷探索,打造更多有利於AI技術落地的解決方案,進一步助力AI技術的建設和發展。

問答 AI如何賦能物流? 相關閱讀 王磊:AI 在傳統產業的最佳實踐 為“超級大腦”構建支撐能力,騰訊雲聚焦AI技術落地 毛華:智能交互,AI助力下的新生態

此文已由作者授權騰訊雲+社區發布,原文鏈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39873?fromSource=waitui 歡迎大家前往騰訊雲+社區或關注雲加社區微信公眾號(QcloudCommunity),第一時間獲取更多海量技術實踐干貨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