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的文件系統目錄配置
要遵循FHS規范,規范定義的兩級目錄規范如下:
/home 每個賬號在該目錄下都有一個文件夾,進行數據的管理
/usr 有點像windows的program files和winNT結合的目錄,主要包括系統的主要程序、本機端額外安裝的軟件、圖形接口所需要的文檔、額外的函數庫、共享目錄與文件等
/bin /usr/bin /usr/local/bin 存放執行擋 如可執行的指令等
/boot 存放linux開機會用到的文件
/dev 存放linux的任何裝置和接口設備文檔
/etc 存放系統設定文檔 如賬號密碼文件、各種服務的起始檔等
/lib /usr/lib /usr/local/lib 系統使用的函數庫放置的目錄
/mnt /media 是軟盤和光盤預設掛載點的地方
/opt 主機額外安裝軟件所擺放的目錄
/proc 該目錄是一個虛擬檔案系統,他放置的數據都是在內存中,所 以本身不占用任何的硬盤空間
/root 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
/sbin /usr/sbin /usr/local/sbin 放置一些只有系統管理員才能動用 的執行指令
/srv 一些服務啟動之后,這些服務所需要取用的數據目錄
/tmp 讓一般使用者或者正在執行的程序暫時放置檔案的地方
/var 主要針對系統執行過程中,常態性變動檔案放置的目錄
文檔的路徑有:絕對路徑 (absolute) 與相對路徑 (relative)。
絕對路徑為:由根目錄 (/) 開始寫起的文件名或目錄名稱
相對路徑為相對於目前路徑的文件名寫法。 ./表示相對當前路徑,../表示相對於上一級目錄的路徑,~代表home目錄,~account代表當前賬號的home目錄)
(2)文件系統命令
Linux的文件系統采用異步的方式,對文件的修改不會馬上寫入磁盤,一般可以人為的使用sync命令進行手動的數據同步到磁盤
(1) linux可以掛載很多文件系統,查看命令
cat /proc/filesystems
(2) 查看目錄的使用情況命令
df -h //以G為單位查看
df -m //以M為單位查看
(3) 查看文件或目錄大小
du -sh
(4) 目錄的切換命令
cd ..
cd ~
cd /home
cd ./home
(5) 打印當前的路徑
pwd
(6) 創建目錄
mkdir (-m 參數可以預設權限 -p參數可以遞歸的創建目錄)
(7) 刪除目錄
rmdir(只能刪除空目錄)
如果連同內容都刪除采用 rm -rf 命令
(8) 文檔的查詢
ls -al
(9) 文檔的復制
cp src des 若復制文件夾,加上-r參數
(10) 文件的刪除
rm -rf file
(11) 文檔的移動
mv file desdir
(12) 文檔重命名
mv desdir desdir2
(13) 取文件名
basename
(14) 取得路徑名
dirname
(15) 文檔內容的查閱
cat -n :顯示文件所有內容,-n表示打印行號
(16) 文件內容的擷取
head tail
head [-n number] file //顯示file的前number行
tail [-n number] file //顯示ifle的后number行
(17) 文件時間
linux的文檔有三個時間mtime(修改時間), atime(訪問時間),ctime(狀態修改時間)
touch命令可以用於創建新文檔或者修改linux文檔的時間
(18) linux文檔的搜索
whereis locate(這兩者是直接搜索數據庫,速度快) find(搜索硬盤,速度較慢,但數據最齊全) which(用來搜索執行擋$Path設置的目錄)
which ls
whereis file //找出file的位置
locate file//查找所有目錄下的文件
find file//查看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19) 同時顯示兩個文件的差異
diff -c file1 file2
以並列的方式顯示兩個文件的差異
diff -y file1 file2
(20) 文檔鏈接
軟連接:源文件消失,目的文件也消失
硬連接: 其中一個修改,另一個也修改,但刪除源文件時,目的文件不刪除
In file1 file2 //建立file1的鏈接,命名為file2
In -s file1 file2 //建立file1的軟連接
grep命令:https://www.cnblogs.com/wangcp-2014/p/5146335.html, https://www.cnblogs.com/dim2046/p/589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