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模式(加深理解)
1、特定的環境
用戶之間為了能夠更好的共享資源和分享自身的信息,取消中心服務器,減少數據傳輸的節點,避免數據傳輸時文件遺失情況。
2、點對點傳輸結構
所謂點對點傳輸也就是存儲轉發傳輸,它是以點對點的連接方式,把各個計算機連接起來,這種點對點傳輸的網絡結構形式通常為遠程網絡和大城市網絡所采用,網絡的拓撲結構有星形、環形、樹形和網狀形等。
1.星形
星形結構時,每一個節點設備都通過連接線(如電纜)與中心節點(星頂)相連,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都要通過中心節點。這種星形結構主要用於分級的主從式網絡,采用集中控制,中央節點就是控制中心。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增加節點時成本低,缺點是中心節點設備出故樟時,整個系統癱瘓,故可靠性較差。
2.樹形
這種樹形網絡,也稱為多處理中心集中式網絡。其特點是網絡中雖有多個計算中心,但各個計算中心之間很少有信息流通,主要的信息流通是在終端和連接的計算機之間,及按樹形外觀結構上下的計算中心之間,各個主計貸機均能獨立處理業務,但最上面的主計算機有統管整個網絡的能力,所謂統管是通過各級主計算機去分級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一個在分級管理的基礎上集中式的網絡,適宜於各種統計管理系統。這種網絡構形的優點,是通信線路連接比較簡單,網絡管理軟件也不復雜,維護方便,缺點是資源共享能力差,可靠性差,如主機出故障,則和該主機相連的終端均不能工作。
3.環形
在環形結構中各主計買機地位j;目等,網絡中通信設備和線路比較節省。網絡中的信息流是定向的,由於無信道選擇問題,所以網絡管理軟件比較簡單。這種結構的缺點是網絡吞吐能力差,不適宜於大信息流量的情況使用,它適宜於一個較小范圍的網絡,例如,一個學校內的局部地區網絡使用。
4.網狀形
這種網絡結構無嚴格的布點規定和構形,節點之間有多條鏈路可供選擇。因此當某一線路或節點故障時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的正常工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在費用、吞吐量、應答時間和可靠性方面表現出網絡的特性。而各個節點通常和另外多個節點相連,因此各節點均具有選道和信息流控制的功能,網絡管理軟件比較復雜。在設置主計算機節點時,應從拓撲構形考慮鏈路位置、鏈路容量、網絡響應時間、網絡吞吐量及網絡可靠性等。總之,這種構形有較高的可靠性,資源共享方便。缺點是網絡軟件比較復雜,成本也較高。在局域網絡中一般很少采用這種無約束的網狀結構,因為這種無約束的網狀結構無法實現局部網絡高頻帶通路、低延遲傳輸及技術上容易掌握和使用等特性,為實現這種網狀型結構,局域網絡的網絡接口機的規模和功能均要增加,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
3、點對點模式解決的問題
為了實現資源的共享,能夠更好的保護個人的隱私和秘密,更大程度上減少資源共享時的遺失。
4、點對點模式的解決方案
在這種模式中,單個組件被稱為對等點。對等點可以作為客戶端,從其他對等點請求服務,作為服務器,為其他對等點提供服務。對等點可以充當客戶端或服務器或兩者的角色,並且可以隨時間動態地更改其角色。
5、案例分析
去中心化賬本(比特幣)
比特幣用戶在電腦上運行比特幣客戶端軟件,這樣的電腦稱為一個節點(node)。
大量節點電腦互相連接,形成一張像蜘蛛網一樣的P2P(點對點)網絡。
張三要向李四轉賬一個比特幣:
1)張三向周圍節點廣播轉賬交易要求:A賬號轉賬1比特幣給B賬號,並用A 賬號的私鑰簽名。
(A賬號的私鑰可簡單理解為A賬號的密碼,只要知道A賬號的私鑰就能使用A賬號上的比特幣)
2)張三周圍的節點通過A賬號的公鑰檢查交易簽名的真偽,並且檢查張三的A賬號是否有足夠余額。
3)檢查通過后,節點往自己的賬本上寫:A賬號向B賬號轉賬1比特幣元,
並修改余額:A賬號余額=3比特幣-1比特幣=2比特幣,B賬號余額=2比特幣+1比特幣=3比特幣。
4)節點把這個交易廣播給周圍的節點,一傳十十傳百,直到所有節點都收到這筆交易。
這個轉賬的具體過程就用到了點對點模式,其中並沒有中心服務器,而是作為節點的用戶之間傳遞消息,直到每一個用戶都接收到了轉賬的具體信息,才在自己的賬戶上面記錄下這一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