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PC端、移動端頁面自適應性問題


其實,隨着硬件和瀏覽器的不斷更新,曾經的瀏覽器兼容已經不再是開發者的噩夢。而移動H5開發逐漸成為一種主流,不斷趨向於成熟。

所以,我們更需要加以注意的應該是PC端和移動端頁面的適應問題,比如pc端多列變單列,導航欄變側邊欄...

主要問題:

開發時,我們通常還需要考慮到不同電腦屏幕尺寸,以及不同手機屏幕大小等問題,解決當樣式發生改變的情況,那么如何解決呢?

解決:

主要是采用自適應、響應式設計來解決高度,寬度的,以及圖片自適應問題

具體可以參考閱讀

https://www.jb51.net/web/459394.html

 


 

移動端

其實,移動端的自適應高度和寬度要更簡單,就是要加入一行viewport標簽

首先,先了解H5頁面的基本組成

1 <!DOCTYPE html>
2   <head>
3     <meta charset="utf-8">
4     <title>title</title>
5   </head>
6 <body>
7 </body>
8 </html>

 

meta viewport模板(支持響應式布局)

 1 <!DOCTYPE html>
 2 <html>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
 6   <meta content="yes" name="apple-mobile-web-app-capable">
 7   <meta content="black" name="apple-mobile-web-app-status-bar-style">
 8   <meta content="telephone=no" name="format-detection">
 9   <meta content="email=no" name="format-detection">
10   <title>標題</title>
11   <link rel="stylesheet" href="index.css">
12 </head>
13 <body> 這里開始內容 </body>
14 </html>

如上面的meta viewport模板所示,首先,在網頁代碼的頭部,加入一行viewport標簽: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viewport,是網頁默認的寬度和高度。

該行代碼表示,網頁的寬度默認等於設備屏幕的寬度,原始縮放比例為1,即網頁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積的100%

 

重要概念理解

1:由於網頁會根據屏幕寬度調整布局,所以不能使用絕對寬度的布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絕對寬度的元素。具體說,CSS代碼不能指定像素寬度:width:xxx px;可指定百分比寬度:width: xx%;或者width:auto;

2:字體大小一般使用em,盡量少使用px

3:盡量使用流動布局

4:①自適應網頁設計的核心,就是CSS3的引入的media query,多媒體查詢模塊,會自動探測屏幕寬度,然后加載相應的CSS文件

示例:<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style.css" />,當屏幕小於400時,就加載style.css這個文件 

5:②除了使用html標簽加載CSS文件,還可以在現有CSS文件中加載

示例:@import url("style2.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800px),當小於800px屏幕時,就加載style2.css文件

6:🌂除了使用html標簽和css文件加載css文件,還可以直接在css通過@media來添加css樣式代碼

示例:@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960px){  body{background: #000;  }

7:圖片的自動縮放,比較簡單。只需要一行CSS代碼:

img{ max-width: 100%;},建議根據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加載不同大小像素的圖片

 

結語:

移動端的自適應,大體上差不多就這么多,主要核心是利用@mediaQuery(多媒體查詢),根據不同的屏幕大小,實現不同的布局

 


 要了解更多關於移動端的H5開發,可以閱讀其他博友的整理


 

 

淺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