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思維——微信公眾號研究


前言

很多年前讀過一本書《重構-改善既有的代碼》,里面有一個能快速提升編程水平的方式就是,代碼中需要盡量減少重復的部分,1000行代碼可以優化為800行,800行可以優化到500行,方法就是將其中重復的地方抽離成一個方法,然后不停的調用這個方法,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工具類的產生。

而后,更大一點,比如每個項目都會有自己的登錄注冊,但是並不可能每個項目都獨立開發,所以便會有公共服務(公共頁面產生),我們會做一個統一的登錄注冊頁面,讓每個項目共用,由此增加開發效率。

在發展中,會有一些巨頭入BAT產生了,更會提出統一的登錄、注冊、支付等服務,這個就是一種賦能,這種便可稱為一種平台,而公眾號便是平台中最廣為人知的產品。說起公眾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對於一些創業團隊來說,公眾號承載的實際業務工作,比他們的APP高得多。這里我們便來簡單的梳理下公眾號的功能,並且贊美下他的平台性特點。

PS:公眾號本身文檔已經十分完美了,這里就是加點自己的理解罷了,也有可能是曲解。

PS:終於更新了一篇博客,雖然自己不是很滿意😆

概念解釋

1、訂閱號:主要偏於為用戶傳達資訊(類似報紙雜志),認證前后都是每天只可以群發一條消息;
2、服務號:主要偏於服務交互(類似銀行,114,提供服務查詢),認證前后都是每個月可群發4條消息;
3、企業號:主要用於公司內部通訊使用,需要先驗證身份才可以關注成功企業號。

1)如果想簡單的發送消息,達到宣傳效果,建議可選擇訂閱號;
2)如果想用公眾號獲得更多的功能,例如開通微信支付,建議可以選擇服務號;
3)如果想用來管理內部企業員工、團隊,對內使用,可申請企業號;
4)訂閱號可通過微信認證資質審核通過后有一次升級為服務號的入口,升級成功后類型不可再變;
5)服務號不可變更成訂閱號。

所以對於公司來說,如果不是行政部門想提升凝聚力,我們會使用的只有訂閱號以及服務號,其中訂閱號還多見於個人博客,個人公眾號。

服務號以及訂閱號差別

首先,訂閱號更利於傳播,服務號其每月只能推送四條消息,想用服務號發推送新聞稿就要注意了,最好每周推送個一周要聞就不得了了,而訂閱號這方面就靈活的多,每天可以推送一條信息,這個特性就十分適合做個人或者小型機構做自我宣傳工具了。

然后,在功能上來說,服務號就豐富的多,對於我們來說最核心的功能應該是微信支付,只有服務號才支持微信支付。

最后,在接收消息上,服務號是單獨占一行(與聯系人同級別),訂閱號是在一個訂閱號文件夾里面,等級有差別。

這里盜一張非常不錯圖(吳亮弟):

開放平台與公眾號

我們這里以一個應用場景為例,來說明整個問題,首先思考以下場景:

小葉是一家做互聯網連鎖串串店的公司,在成都就有10家連鎖店了,並且會想做到全國100家1000家,那么他該如何用互聯網協助運營呢?

以上場景需要考慮幾個客觀因素:

① 公司總部也許就30-50個人,這批人是互聯網出身,對互聯網一切比較熟悉

② 各個門店的話,除了店長或者核心人員會參與到培訓稍微了解一些互聯網知識,多數是服務員大媽

③ 傳統行業人員組成相對社會管理一般比較費力,遇到問題往往更喜歡丟鍋

④ 每個店長都可能會很把自己當一回事,會提出很多運營想法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① 總部肯定是需要一個系統統一管理各個門店的收入以及用戶

② 各個門店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宣傳管理自己的用戶

對於這個訴求,似乎有一個方案是:

① 每個門店擁有一個自己的服務號,可以完成在線的各種流程

② 但是每個門店的服務號是掛在一個統一的大公眾號之下的,總部能夠看到每個服務號的一切數據

那么這個方案是不是存在呢?別說還真存在!

為了識別用戶,每個用戶針對每個公眾號會產生一個安全的OpenID
如果需要在多公眾號、移動應用之間做用戶共通,則需前往微信開放平台,將這些公眾號和應用綁定到一個開放平台賬號下
綁定后,一個用戶雖然對多個公眾號和應用有多個不同的OpenID,但他對所有這些同一開放平台賬號下的公眾號和應用,只有一個UnionID
可以在用戶管理-獲取用戶基本信息(UnionID機制)文檔了解詳情。

這里舉個實際的例子說一下這個關聯,比如我們公司有三大應用:

① 微信公眾號-網頁授權

② APP-喚起微信登錄

③ PC網站-微信掃一掃登錄

顯然,我們三個應用都需要用到微信登錄,但是我們需要保證我們的賬號是統一的,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微信開放平台去注冊了

如圖所示,這里可以將開放者平台與APP、PC網站、公眾號全部綁定起來,由此將三個看似獨立的應用關聯在一起。

APP里面會包含iOS APP Store里面的標志,這里有個映射關系;而公眾號綁定也不是毫無限制:

一個開放平台可以綁定的公眾號是有限制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用一個開放平台管理所有的連鎖店除非騰訊走后面,否則是有一定困難的。

所以我們如果真的需要總部管理各個分店的話,這里正兒八經方案依舊是用一個公眾號綁定一個H5站,在H5站里面做各種接口控制,這里換個方式說是,將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許流程復雜一點,也比放在第三方公司好得多。

從體系角度看公眾號設計

我們這邊最近也一直在做基礎服務,這一切都是為了完善技術體系,從第三方應用接入來說,微信應該是做的最好的,百度這邊有直達號等類似的產品,但是其體系化感覺還是有待提高的,阿里應該也有類似的技術產品誕生,從我們這層來說,都沒有太多知曉,所以要么是運營的不好要么是做的不好。

PS:有所不同的是百度地圖這邊接口應用到比較多

微信APP本身量非常大,於是開始在平台上發力(我最近也在暢想,我們的APP量大了該怎么使用,結果看了下,好像還沒上線,沒有結果......),我們看看其應用核心組成部分:

① 訂閱號

② 服務號

③ 平台號-APP

④ 平台號-PC

其實消息定制卡片話,很多聊天系統都做過,現在QQ做的特別好,一個可識別URL在QQ里面,就會被自動轉換為卡片,我覺得最初微信做公眾號的初衷可能就是想將URL這塊應用好,於是出現了公眾號體系,公眾號體系出來后,變會思考如何讓各種APP與微信產生交互,這樣一步步的將自己由一個純聊天工具變成了一個平台。

像之前令我們非常頭疼的支付系統,現在就完全可以接入微信支付,流程一下就簡單起來,這就稱為一種“賦能”,就是因為登錄體系、支付體系的完善,再加上微信本身的大流量,對應的開發者越來越多了,相輔相成便形成了如今微信的整個一套生態體系,在我們外行人看來真的是令人驚嘆!

對於我們各個垂直領域來說,比如我們做醫療的,能不能將自己的家庭醫生服務基礎做好,然后好好包裝一番,讓各個平台獲得醫療服務;假如我們做貨運的,能不能提供比較好的API或者網頁接入方式,幫助各個平台更好的接入我們的業務,只要具備平台思維,我相信一旦具有這種基礎,后續會越走越遠的。

現在平台化的產品&工具越來越多了,比如七牛,比如騰訊問卷這種小而美的產品,我相信這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