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分析圖合並


一、分析圖合並原理

選擇view->merge graphs,彈出如圖1所示對話框

圖1(設置合並圖)

1、選擇要合並的圖。選擇一個要與當前活動圖合並的圖,注意這里只能選擇X軸度量單位相同的圖。

2、選擇合並類型。

1)疊加:查看共用同一X軸的兩個圖的內容。合並圖左側的Y軸顯示當前圖的Y軸值,右邊的Y軸顯示合並進來的圖的Y軸值,如圖2所示

圖2(疊加合並分析圖)

2)平鋪:在平鋪布局查看,共用同一個X軸,合並進來的圖顯示在當前圖的上方,如圖3所示

圖3(平鋪合並分析圖)

3)關聯:合並后當前活動圖的Y軸變為合並圖的X軸,被合並圖的Y軸作為合並圖的Y軸,如圖4所示

圖4(關聯合並分析圖)

3、合並圖標題:設置視圖合並后的標題。

二、實例講解

下面通過一個實例來分析如何對數據圖進行合並分析,該圖是將 running vusers,hits per second,throughput圖,3個圖進行疊加合並圖分析,如圖5所示

圖5(合並后的分析圖)

  可以發現running vusers和hits per second圖幾乎看不到。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Y軸的粒度太小影響分析,有時X軸的粒度太小也會影響分析,這時就要調整X軸的粒度或Y軸的顯示比例,這里只需調整Y軸的顯示比例即可,將running vusers和hits per second圖的Y軸放大10000倍,通過view->configure measuerments設置來更改,如圖6所示,更改后,如圖7所示

圖6(調整Y軸顯示比例)

圖7(調理Y軸顯示比例后的合並分析圖)

  有時可對分析圖進行篩選設置,但在該實例中可不用進行這方面的設置。下面是分析合並圖常用的3個步驟,合並完成后要對這個合並圖及這3個圖的趨勢進行分析,主要是分析這3種圖的趨勢是否正確。

1)找到影響幾個圖變化趨勢的決定因子。在這里先抽出running vusers圖來分析,因為其他兩個圖的變化 是與vuser用戶有關;

2)應該了解合並圖中其他的圖與該決定因子的關系。這里hits per second和throughput與running vusers圖是成正比的關系,也就是說,隨着vuser用戶的增加,每秒點擊數和吞吐量都增加;

3)分析決定因子圖的變化趨勢。running vusers圖的變化趨勢是先加載vuser用戶,當全部加載完成后,所有的vuser用戶會運行一段時間,再開始釋放vuser用戶;

  最后,通過各圖之間的關系來判斷其他的這些圖的變化的趨勢是否正確。判斷hits per second圖和throughput圖變化趨勢,要判斷這兩個圖變化趨勢是否與running vusers圖變化趨勢一致。如果一致,則說明結果分析圖是正確的;否則就說明結果是不正確的,如果發現有異常的現象可以再借助其他的分析方法來確定真實的原因。

分析圖關聯                                          

一、分析圖關聯原理

在當前的分析圖中右擊選擇auto correlate彈出對話框,如圖8所示

圖8(關聯圖時間范圍,這里以running vusers圖為例)

1、time range(時間范圍)選項卡用來設置分析關聯圖度量的時間范圍

suggest time rang by 有兩種時間范圍方式:

1)trend(趨勢):選擇關聯度量值變化趨勢相對穩定的一段為時間范圍

2)feature(功能):在關聯度量值變化相對穩定的時間內,選擇一段大體與整個趨勢相似的時間范圍

3)best(最佳):選擇關聯度量值發生明顯變化趨勢的一段時間范圍

也可以手動調整時間范圍,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動填寫 具體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另一種是拖動綠色和紅色線來指定起止時間,其中綠色線表示起始時間,紅色線表示終止時間

2、correlation optins(自動關聯)選項卡可以設置要關聯的圖、數據間隔和輸出選項

在select graphs for correlation 中選擇需要關聯的圖。在data interval組合框中選擇計算關聯度量輪詢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設置為自動,也可以自定義。在output組合框中選擇顯示輸出的級別。如圖9所示

圖9(自動關聯選項卡)

二、實例講解

  分析圖關聯是通過復雜的統計學方法,精確定位哪些因素對交易響應時間的影響最大,關聯並不關注具體的數據,而是關注於參數樣本在特定時間范圍內的狀態、趨勢。只有拆線圖可以使用auto correlation(除web page diagnostic拆線圖外)。

  實例:分析‘平均事務響應時間’與‘正在運行的vuser’圖關聯的情況。

1)平均事務響應時間圖為當前活動圖,被關聯圖為‘正在運行的vuser’圖,如圖10所示

圖10(初始關聯圖)

2)設置過濾條件。自動關聯后,會發現很多並不需要的事務也被關聯進來了,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過濾處理。set filter/group by,如圖11所示,這里選擇登錄事務進行分析。

圖11(設置過濾條件)

3)設置分析關聯的時間范圍。在過濾后的關聯圖中右擊,選擇auto correlation,如圖12所示,可以手動設置關聯分析的時間范圍,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這里要選擇波折的地方進行分析,並且不能只選擇只有一個波折的時間范圍,至少要選擇一段有兩個以上波折的曲線。如果只選擇一個波折,在自動關聯后,會發現很多項的關聯度都為100。這個分析就沒有意義,因為只選擇一個波折的時間范圍太小。

圖12(設置時間范圍)

4)分析關聯度。自動關聯后會看到下面列出所有關聯度的信息,選擇關聯度最高的來分析。如圖13所示

圖13(分析關聯度)

到這里整個關聯分析就結束了,可以看出auto correlation和merge存在一些共同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區別,具體區別如下:

a.merge不能選擇特定的時間進行切片,所以只有先用merge看整體趨勢、分析全局。找到恰當的位置后,再使用auto correlation切片,進一步分析;

b.merge的輸出沒有correlation match這個值,即使使用merge的correlate選項也沒有correlation match這個值,也就不能衡量兩個參數之間的關系。

頁面細分                                             

一、頁面細分原理

在平均事務圖中右擊,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show transaction breakdown tree,生成web page diagnostics圖。通過分解頁面可以發現,頁面中哪些組件響應時間較長?平均事務響應時間過長是由服務器還是由網絡環境引起的?頁面細分的具體內容如圖14所示

圖14(事務包含頁面圖)

正常的從瀏覽器發送一個請求到最后顯示,整個過程由圖15所示的時間片組成:

圖15(網絡時間解析圖)

1)瀏覽器向服務器發送一個請求,一般情況下,客戶端的請求首先被發送到DNS服務器上,通過域名解析,將DNS名解析為IP地址。其中域名解析的時間就是DNS解析的時間(DNS Resolution)。通過這個時間可以確定DNS服務器或DNS服務器的配置是否有問題。如果DNS服務器運行情況良好,這個時間會比較小。

2)DNS解析完成后,請求被送到web服務器,之后瀏覽器與web服務器之間需要建立一個初始化連接。建立連接的過程就是連接時間(Connection)。 這樣通過這個時間就只可以判斷網絡的情況,也可以判斷web服務器是否能夠響應這個請求。如果正常,這個時間會比較小。

3)建立連接后,web服務器發出第一個數據包,經過網絡傳輸到客戶端,瀏覽器成功接收到第一個字節的時間就是first buffer的時間。這個度量時間不僅可以表示web服務器的延遲時間,還可以表示網絡反應時間。

4)從瀏覽器接收到第一個字節起,直到所有的字節都成功接收為止。這個度量可以判斷網絡的質量(可以用size/time比來計算接收速率),其他的時間還有SSL Handshaking(SSL握手協議,用到該協議的頁面比較少)、client time(請求在客戶端瀏覽器延遲時間,可能是由於客戶端瀏覽器的think time 或者客戶端其他方面引起的延遲)、error time (從發送一個HTTP請求,到web服務器發送回一個HTTP錯誤信息所需要的時間)。

  在legend區域中,可以選擇需要的頁面進行分析,如選中login事務->右鍵web page diagnostics,在web page diagnostics中顯示了該頁面運行時的響應時間,diagnostics options中顯示了該頁面包含的所有組件,以及組件的大小和組件下載的時間,如圖16所示

圖16(download time時間圖)

component(over time)顯示了各組件在場景運行過程中下載的時間,如圖17所示,可以通過按鈕來切換是只顯示選中組件的下載時間還是顯示所有組件的下載時間。

圖17(各組件下載時間圖)

download time(over time)可以看到在場景運行時,組件在網絡傳輸過程中的各部分時間,如圖18所示

圖18(各組件運行時間圖)

為了確定問題是由服務器還是由網絡引起的,time to first buffer(over time)圖顯示了在網絡傳輸過程中和服務器兩部分分別使用的時間。

圖19(first buffer時間圖)

二、實例講解

  頁面分析技術主要是用來分析失敗事務是由哪些組件引起的,步驟如下:

1)打開需要分析的圖,對過濾條件進行設置,如圖20所示

圖20(設置過濾條件)

2)顯示事務細分樹,即在圖中右擊選擇show transaction breakdown tree,選擇后會顯示出所有失敗事務圖。

3)顯示頁面細分圖,即選擇需要分析的事務,右擊選擇web page diagnostics后,analysis分析器生成web page diagnostics圖。

4)查看download time 圖,即選擇download time查看各組件所花費的時間。

5)手動查看該組件響應時間,即選中該組件右擊選擇copy the full path to the clipboard,將路徑復制到IE瀏覽器中進行預覽。或選擇view page browser直接打開該頁面進行預覽。手動預覽能判斷該頁面響應的真實時間。如果手動預覽該頁面和測試的結果一致,則說明事務失敗確實是由於該頁面響應時間引起。如果不是手動預覽響應很快,那么要進一步判斷是由測試環境引起還是由網絡引起。

6)查看download time (over time)圖,圖中詳細地記錄了請求在各階段所花費的時間。

7)查看time to first buffer(over time)圖,通過該圖觀察問題到底是由服務器引起還是由網絡引起。

以上就是整個分析過程。

鑽取技術                                             

  鑽取技術特點:

1)在一個活動圖中,選擇一個需要的組進行顯示,這時鑽取技術可以幫助進行特定的測量;

2)組信息由當前活動圖所決定,對於不同的圖,組信息有所不同;

3)可以鑽取每個vuser的平均事務響應時間,並可以按vuserid進行排序;

4)鑽取后的信息會按組中不同的元素與不同的曲線顯示出來,如不同的vuserid顯示不同的曲線圖。 

  鑽取技術實例步驟:鑽取測試結果中哪些vuserid執行事務失敗

1)對平均事務響應時間圖進行過濾,過濾出失敗的事務圖,有一些圖不需要過濾,直接用即可,如每秒點擊率圖。

2)過濾后右擊選擇drill down,彈出如圖21對話框,選擇要鑽取的事務和組信息

 

圖21(鑽取屬性設置)

3)鑽取后,如圖22所示,會顯示所有vuserid對應的信息

圖22(vuserid信息)

 4)鑽取后,可以選擇不同的組,對當前鑽取的結果再次進行鑽取,得到更多的信息,或者在properties中的group by中設置group by 條件。

以上就是整個鑽取過程,鑽取后應該借助其他的手段來幫助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才能找到系統真正的瓶頸。

導入外部數據                                       

  通過lr analysis導入數據,可以將非mercury interactive數據導入並集成到lr analysis會話中,完成導入操作后,可以使用analysis工具的所有功能以圖的形式查看會話中的數據文件。

  假如一個NT性能監視器在服務器上運行,並對其行為進行度量。在服務器上執行LR方案后,可以檢索性能監視器的結果,並將數據集成到LR的結果中,這樣能夠將兩數據集的趨勢和關系相關聯。

1、導入數據工具

  LR自帶的導入工具,tools->external monitors->import data,如圖23所示

圖23(導入數據)

詳細的操作就不說了,以后有需要用到的時候,再來細說。

備注:文字講解來自《深入性能測試--LoadRunner性能測試、流程、監控、調優全程實戰剖析》(黃文高、何月順編著)一書,我是新手,參照此教程做了下實踐,順便將學到的東西寫下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