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配置文件的使用


Redis基本配置

常規配置

進到配置文件下

vi /etc/redis.conf

寫入配置項

port 1111 # 配置端口號
daemonize yes  # 是否后台運行 daemonize yes/no
logfile /var/log/redis.log  # 日志文件位置
dbfilename dump.rbd  # RDB持久化數據文件
dir /data/redis  #持久化文件的位置

配置完后重啟redis

/application/redis/src/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在配置文件下啟動
/application/redis/src/redis-cli -p 1111   # 連接

 

修改安全配置

vi /etc/redis.conf  # 進到配置文件下

bind 10.0.0.128 127.0.0.1   # 設置遠程連接IP( 10.0.0.128 是本機的 ip) 

requirepass 123  # 設置密碼(如果登陸時不加密碼的話,就無法在里面進行相關操作,可以登陸時直接加密碼,也可以進去后 auth + 密碼)

重啟Redis

使用密碼登陸后

編輯完配置文件后,記得重啟redis

 在線修改配置信息

在線修改只是在線生效,配置文件沒有改,下次重啟的話,還是用配置文件里的信息;

例如在線修改密碼,下次重啟時,用的還是配置文件里的密碼。

獲取當前配置信息

CONFIG GET *

變更運行配置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456  # 在線修改密碼

Redis數據持久化

Redis支持兩種數據持久化,分別是RDB持久化,AOF持久化 。

RDB持久化

基於時間點快照的方式,復用方式進行數據持久化;

比較常用的方式,效率較高,安全性相對較低;

亦可用來做備份。

開啟RDB持久化

在  /etc/redis.conf 中添加以下內容:

dbfilename dump.rbd      # rbd文件名    
dir /data/redis          # rbd放置的路徑  
save 900 1               # 900秒(15分鍾)內有1個更改   
save 300 10              # 300秒(5分鍾)內有10個更改
save 60  10000           #  60秒(1分鍾)內有10000個更改
    
[root@zgc redis]#  /application/redis/src/redis-cli  -a 123456 -h 10.0.0.128  -p 1111
10.0.0.200:1111> save  # 要save才生效

 AOF持久化

只追加的方式記錄所有redis中執行的修改類命令;

效率相對較低,安全性較高.

配置文件進行如下配置(/etc/redis.conf):

appendonly yes/no  # 是否打開aof日志功能
appendfsync always  # 每1個命令,都立即同步到aof 
appendfsync everysec  # 每秒寫1次
appendfsync no  # 寫入工作交給操作系統,由操作系統判斷緩沖區大小,統一寫入到aof.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