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python基礎,看了冒泡排序方法,覺得好難,今天看到冒泡排序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方法,sort(),趕緊百度學習了下,真是方便。
只有列表可以用sort方法,元組不可以使用。
一:兩種基本形式
(1) iterable.sort(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python 2.x iterable.sort(key=None, reverse=False) #python 3.x (2) sorted(iterable, 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python 2.x sorted(iterable, key=None, reverse=False) #python 3.x # 由此可看出,Python 3.x 取消了 cmp 參數,所以如果想給 sorted()函數傳參的話,就剩下key和reverse,其中reverse 就是返回正常排序的反序,
參數解釋:
第一個參數是一個iterable,返回值是一個對iterable中元素進行排序后的列表(list)。
可選的參數有三個,cmp、key和reverse。
1)cmp指定一個定制的比較函數,這個函數接收兩個參數(iterable的元素),如果第一個參數小於第二個參數,返回一個負數;如果第一個參數等於第二個參數,返回零;如果第一個參數大於第二個參數,返回一個正數。默認值為None。
2)key指定一個接收一個參數的函數,這個函數用於從每個元素中提取一個用於比較的關鍵字。默認值為None。
3)reverse是一個布爾值。如果設置為True,列表元素將被倒序排列。
通常來說,key和reverse比一個等價的cmp函數處理速度要快。這是因為對於每個列表元素,cmp都會被調用多次,而key和reverse只被調用一次。
簡單實例:
1.原址排序
#sort排序 a = [1, 2, 3, 9, 7, 5, 44, 33, 45, 55, 66, 322, 234, 455, 231] a.sort() print(a)
結果如下:
[1, 2, 3, 5, 7, 9, 33, 44, 45, 55, 66, 231, 234, 322, 455]
2.副本排序(a.分片排序)
x = [8, 4, 6, 3, 1] y = x[:] y.sort() print(x) #[8, 4, 6, 3, 1]
print(y) #[1, 3, 4, 6, 8]
b.sorted副本排序
a = [10, 8, 7, 4, 1, 3] b = sorted(a) print(a) #[10, 8, 7, 4, 1, 3] print(b) #[1, 3, 4, 7,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