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時間模塊time詳解


在平常的代碼中,我們常常需要與時間打交道。在Python中,與時間處理有關的模塊就包括:timedatetime以及calendar。這篇文章,主要講解time模塊。

在開始之前,首先要說明這幾點:

1.      Python中,通常有這幾種方式來表示時間:1)時間戳 2)格式化的時間字符串 3)元組(struct_time)共九個元素。由於Pythontime模塊實現主要調用C庫,所以各個平台可能有所不同。

2.      UTCCoordinatedUniversal Time,世界協調時)亦即格林威治天文時間,世界標准時間。在中國為UTC+8DSTDaylight Saving Time)即夏令時。

3.      時間戳(timestamp)的方式:通常來說,時間戳表示的是從19701100:00:00開始按秒計算的偏移量。我們運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類型。返回時間戳方式的函數主要有time()clock()等。

4.      元組(struct_time)方式:struct_time元組共有9個元素,返回struct_time的函數主要有gmtime()localtime()strptime()。下面列出這種方式元組中的幾個元素:

索引(Index

屬性(Attribute

值(Values

0

tm_year(年)

比如2011

1

tm_mon(月)

1 - 12

2

tm_mday(日)

1 - 31

3

tm_hour(時)

0 - 23

4

tm_min(分)

0 - 59

5

tm_sec(秒)

0 - 61

6

tm_wdayweekday

0 - 60表示周日)

7

tm_yday(一年中的第幾天)

1 - 366

8

tm_isdst(是否是夏令時)

 默認為-1

 

接着介紹time模塊中常用的幾個函數:

1time.localtime([secs]):將一個時間戳轉換為當前時區的struct_timesecs參數未提供,則以當前時間為准。

>>> time.localtime()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1, tm_mon=5, tm_mday=5, tm_hour=14, tm_min=14,tm_sec=50, tm_wday=3, tm_yday=125, tm_isdst=0)
>>> time.localtime(1304575584.1361799)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1, tm_mon=5, tm_mday=5, tm_hour=14, tm_min=6,tm_sec=24, tm_wday=3, tm_yday=125, tm_isdst=0)

2time.gmtime([secs]):和localtime()方法類似,gmtime()方法是將一個時間戳轉換為UTC時區(0時區)的struct_time

>>>time.gmtime()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1, tm_mon=5, tm_mday=5, tm_hour=6, tm_min=19,tm_sec=48, tm_wday=3, tm_yday=125, tm_isdst=0)

3time.time():返回當前時間的時間戳。

>>> time.time() 
1304575584.1361799

4time.mktime(t):將一個struct_time轉化為時間戳。

>>> time.mktime(time.localtime())
1304576839.0

5time.sleep(secs):線程推遲指定的時間運行。單位為秒。

6time.clock():這個需要注意,在不同的系統上含義不同。在UNIX系統上,它返回的是進程時間,它是用秒表示的浮點數(時間戳)。而在WINDOWS中,第一次調用,返回的是進程運行的實際時間。而第二次之后的調用是自第一次調用以后到現在的運行時間。(實際上是以WIN32QueryPerformanceCounter()為基礎,它比毫秒表示更為精確)

?

1

2

3

4

5

6

7

8

import ti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time.sleep(1)

    print "clock1:%s" % time.clock()

    time.sleep(1)

    print "clock2:%s" % time.clock()

    time.sleep(1)

    print "clock3:%s" % time.clock()










運行結果:

clock1:3.35238137808e-006 
clock2:1.00004944763
 
clock3:2.00012040636

其中第一個clock()輸出的是程序運行時間
第二、三個clock()輸出的都是與第一個clock的時間間隔

7time.asctime([t]):把一個表示時間的元組或者struct_time表示為這種形式:'Sun Jun 20 23:21:05 1993'。如果沒有參數,將會將time.localtime()作為參數傳入。

>>> time.asctime()
'Thu May 5 14:55:43 2011'

8time.ctime([secs]):把一個時間戳(按秒計算的浮點數)轉化為time.asctime()的形式。如果參數未給或者為None的時候,將會默認time.time()為參數。它的作用相當於time.asctime(time.localtime(secs))

>>> time.ctime()
'Thu May 5 14:58:09 2011'
>>> time.ctime(time.time())
'Thu May 5 14:58:39 2011'
>>> time.ctime(1304579615)
'Thu May 5 15:13:35 2011'

9time.strftime(format[, t]):把一個代表時間的元組或者struct_time(如由time.localtime()time.gmtime()返回)轉化為格式化的時間字符串。如果t未指定,將傳入time.localtime()。如果元組中任何一個元素越界,ValueError的錯誤將會被拋出。

格式

%a

本地(locale)簡化星期名稱

 

%A

本地完整星期名稱

 

%b

本地簡化月份名稱

 

%B

本地完整月份名稱

 

%c

本地相應的日期和時間表示

 

%d

一個月中的第幾天(01 - 31

 

%H

一天中的第幾個小時(24小時制,00 - 23

 

%I

第幾個小時(12小時制,01 - 12

 

%j

一年中的第幾天(001 - 366

 

%m

月份(01 - 12

 

%M

分鍾數(00 - 59

 

%p

本地am或者pm的相應符

%S

秒(01 - 61

%U

一年中的星期數。(00 - 53星期天是一個星期的開始。)第一個星期天之前的所有天數都放在第0周。

%w

一個星期中的第幾天(0 - 60是星期天)

%W

%U基本相同,不同的是%W以星期一為一個星期的開始。

 

%x

本地相應日期

 

%X

本地相應時間

 

%y

去掉世紀的年份(00 - 99

 

%Y

完整的年份

 

%Z

時區的名字(如果不存在為空字符)

 

%%

‘%’字符

 

備注

1.     “%p”只有與“%I”配合使用才有效果。

2.     文檔中強調確實是0 - 61,而不是59,閏年秒占兩秒(汗一個)。

3.     當使用strptime()函數時,只有當在這年中的周數和天數被確定的時候%U%W才會被計算。

舉個例子:

>>> time.strftime("%Y-%m-%d %X", time.localtime())
'2011-05-05 16:37:06'

10time.strptime(string[, format]):把一個格式化時間字符串轉化為struct_time。實際上它和strftime()是逆操作。

>>> time.strptime('2011-05-05 16:37:06', '%Y-%m-%d %X')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1, tm_mon=5, tm_mday=5, tm_hour=16, tm_min=37,tm_sec=6, tm_wday=3, tm_yday=125, tm_isdst=-1)

在這個函數中,format默認為:"%a %b %d %H:%M:%S %Y"

最后,我們來對time模塊進行一個總結。根據之前描述,在Python中共有三種表達方式:1timestamp 2tuple或者struct_time 3)格式化字符串。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